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二册彩虹教材理解  
  《彩虹》教学参考  
作者:佚名
   
 
  教材解析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6个问句巧妙串联,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开头就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思考。随之而来的3个自然段结构相似:都以亲切的称谓开始,爸爸、妈妈、哥哥,用反问句的方式呈现了3个奇妙的想法,每一个反问句之后紧接着又是一个问句加强语气“你高兴吗?”这3段文字想象奇特,富有童趣,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
  本课的语言表达非常生动,趣味性强。课文第2、3、4自然段都是用问句串起来的,尤其是每段的第2句话,都是由“如果……不就……”构成的反问句。要指导学生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读好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在朗读指导中要鼓励让学生运用前一课《端午粽》中学习的读好长句子的方法,如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加以运用巩固。同时,积累“荡来荡去、飘啊飘”等词语。

  教学目标
  1.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会写“着、到”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3.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12个生字的读音需要关注的是:“座、洒”是平舌音,“照”是翘舌音,“虹、兴、镜”是后鼻音,要重点指导。
  字形上,本课生字以合体字为主,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借助字的特点识记。如,有9个是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用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进行识记。又如,“拿”是会意字,合手为拿。
  (2)辨一辨识记。认识新的偏旁“衤”,区分衣字旁和示字旁,初步了解衣字旁的字的特点。区分“座”和“坐”,了解两个字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3)做动作识记。“提、洒、挑”是表示动作的词,可以通过做动作的方法来识记。
  (4)组词识记。本课生字可以组成一些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词语举
  例:
  浇:浇水、浇洒提:提早、提问、提高
  挑:挑食、挑选洒:洒水、洒下、洒落
  兴:高兴、扫兴镜:镜子、镜头、眼镜
  拿:拿起、拿手照:照片、拍照、对照
  2.写字。
  结合“高、兴、成”的书写,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字中写好笔画“点”。指导“到、那”这两个字的书写,可先用方块代替左、右两个部件,引导学生发现左窄右宽的字形结构特点,并指导书写。
  本课7个字书写要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如,那个、那里、来到、看到、高兴、成果、笑着、看着、千万、成千上万。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第一,带有“的”字的复杂短语,比如:“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梳头用的那面镜子”。朗读指导时,可以先从较短的短语朗读,读出事物的特点。再逐层展开读,比如:
  “树上的秋千”——“门前树上的秋千”——“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逐层指导,把词组读正确,读明白。
  第二,长句子的朗读指导。
  ①巩固方法。这篇课文中长句子比较多,前一课已经学习了如何读好长句子,在本课朗读教学中要对方法进行巩固和练习,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好长句子的正确停顿;
  ②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如,“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是三个连续的动作,通过朗读,感知“我”动作的先后顺序,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训练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理解;
  ③读好长的问句。本课的长句子还以反问句的形式出现,因此,还应引导学生在读好长句子的基础上读好问句,如,“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2.理解运用。
  本课的理解难点是课文第2、3、4段的第二句话。首次出现反问形式的长句子,又是由多个分句构成,学生在理解上会产生困难。
  每一段的第二句话都用了关联词“如果……不就……”来衔接。前面的三个分句分别指向几个连续的动作,比如:第2段的第二句分别写了“提、走、洒”三个连续的动作;第3段的第二句写了“拿、走”两个连续的动作;第4段的第二句写了“挂、坐、荡”三个动作。可以让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每一个分句在写什么。找一找“我”的动作,做一做这些连续动作,感受动作的连续性、承接性。最后的分句可以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的意思,还可以通过反问形式和陈述形式句子的对比呈现,并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如,“浇花、浇田、挑水、提、洒”等表示动作的词;“飘啊飘、荡来荡去”这样类型的词等。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我”的奇妙想法,读出“我”的想象的大胆与天真。
  “我”想提着爸爸浇花用的水壶从彩虹桥上洒下来,帮爸爸浇田,想拿着妈妈梳头用的镜子到彩虹桥上去照,照着妈妈梳头,想把哥哥的秋千挂在彩虹桥上荡来荡去,让哥哥高兴,这些想法都是立足于生活的,和天空的彩虹形象地相互呼应,并不完全是异想天开。
  3.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最后一题是让学生学习积累“(  )来(  )去”形式的词语。从课文第4自然段“坐着秋千荡来荡去”中,学习积累“荡来荡去”,而后迁移积累“飘来飘去、游来游去、跑来跑去”这3个词,可以让学生做做动作,想象画面,感受这一类词的形象感,再通过朗读感受这一类词的节奏感。可以用这几个词说一句或几句话,最后拓展积累这一类词,比如:
  跳来跳去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玩得可欢啦!
  想来想去我想来想去还是不明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三、实践活动
  请你学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生活中你有什么奇妙的想法。
 
 
  [2020-02-18]  摘自《人教网》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