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二册古诗二首小池教材理解  
  语文吟诵:杨万里《小池》  
作者:徐健顺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解小学一年级的一首诗,杨万里的《小池》。这首诗之所以放在一年级,可能是因为内容显得比较活泼,有很多动植物,字又不是太难,所以考虑放在一年级。我们现在看到对这首诗的解读,很多老师教案里的理解基本上也是朝这个方向。
  一般来说,都是说这首诗描述了一幅非常生机盎然的画面,然后围绕着“小”字来做文章,一切都是那么活泼,那么有趣,也很美丽,大概就是这样。我觉得这样理解的话,可能并没有抓住这首诗真正想要表达的意义和感受,所以我们从吟诵和诗教的角度重新来理解这首诗。
  这首诗用的韵是尤韵,是一个比较舒缓的韵,通常表示比较温柔的情绪,或者是比较忧愁的情绪,总而言之,是一种比较缓和、柔和、舒展、舒缓或绵长的格调。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是格律体的,所以我们要记得“长是延展,高是强调”,入声的短促也要关注到,这样我们就首先能够从声韵的角度体会这首诗了。
  第一句说“泉眼无声惜细流”,拖长的字是“声”和“流”。“流”字拖长,就感觉它流了很远;“声”字拖长,是“无声”,拖这么长,就是一直无声。杨万里站在那儿看了它半天,都没有动静,不是一秒钟、两秒钟没动静,是一直没有动静,因为“长是延展”,那么这一句强调的是“泉眼”和“惜细”这两个地方。我们先说“泉眼”,为什么强调“泉眼”呢?“泉眼”这两个字,“泉”就是像外冒的一种水;“眼”就是像外冒的水的涌出,地口的窟窿。“泉眼”两个字放在一起,这个词组是有力量的,相对来说应该是比较涌动的一个地方,但是这里的“泉眼”对应的却是“无声”,“泉眼无声”,而不是“泉眼无声”,我们现在读为“泉眼无声”,强调的就是“无声”,它是“泉眼无声”强调的是“泉眼”。
  那么,如果强调的是“无声”,我们就要考虑“无声”有什么重要意义,但强调的是“泉眼”,也就是“泉眼无声”。就像“泉眼无声”一样,如果强调“无声”,那么我们可能会考虑它的相反——“泉眼有声”,但是“泉眼无声”强调“泉眼”,那么和“泉眼”对应的是什么?就是它的流水,它后面一直到小池,也就是说,从“泉眼”到“流”再到“小池”,这三个部分当中无声的是“泉眼”,而不是“小池”,也不是“流”。这么强调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这样的一股水从一开始就是没有声的。
  一开始没声是什么意思?所以就要再回来考虑“无声”,什么是无声的泉?我们知道济南号称泉城,济南最有名的泉是“趵突泉”,三股泉“咕嘟咕嘟”跟开了锅似的在那儿冒。“趵突泉”的旁边,不远的地方还有眼泉叫“金线泉”。“金线泉”就是无声之泉,它很小,你站在那儿看,感觉就是一个小水洼,它哪里是泉,但是过一会你会看到它有细细的几串气泡冒上来,太阳一照好像金线一样,所以就叫“金线泉”。无声之泉就是这个意思,泉眼很小很小,所以叫“细流”,它的流就很细,我看有人说是泉眼为了珍惜水,所以就一点儿一点儿地流,这个拟人在这里不是太合适。下面一个强调是“惜细”,这里有个“惜”字,下一句还有一个“爱”字,合起来就是爱惜、惜爱,关键是我们怎么理解它的主语,到底是谁在“惜”,谁在“爱”呢?
  很多人理解为“泉眼惜”,所以就说泉眼爱惜水,节约用水嘛,所以就一点儿一点儿往外流。这个理解是不对的,这里不是“泉眼”在“惜”,而是古代诗歌常见的句法之一,它的主语就是作者,这里用的是一个倒装,应该把“惜”字放在最前面,成为“惜泉眼无声细流”,然而这里倒装了一下。倒装的目的一般来说就是强调,它要强调被倒装了的那个东西,也就是“泉眼”。“泉眼无声惜细流”,实际就是“惜泉眼无声”又“细流”,是谁“惜”呢?是杨万里“惜”。他为什么要“惜”?因为这个“泉”到“流”,它太细了,太小了,太虚了。太小了,为什么要可惜?因为太阳一出来它就干了,它的生命这样得软弱、微弱,这样得摇摇欲坠,所以是“惜”。
  我们再看第二句说“树阴照水爱晴柔”。这句拖长的首先是“阴”,“阴”字一拖长就说明树荫很大,树荫很大就说明树很多,树很大。第二个拖长的是“晴”“柔”这两个字。“晴”字拖长,也是“晴”很大,什么叫“晴”很大?就是说那天肯定是晴空万里,太阳高照。“柔”也拖长,“柔”也很大,“柔”是什么呢?“柔”就是这片阴凉,就是树荫,它在整个艳阳照射之下,在一片阳光之中形成一块阴柔的地方,给人提供阴凉。
  强调的是什么?是“照水”,“照水”是什么意思呢?树荫怎么样就“照水”,怎么样就不“照水”?不“照水”的唯一可能性就是水太脏,那就没有影子了,“照水”就说明水清澈。“爱晴柔”,“爱”的主语还是作者,他爱什么呢?他爱“树阴照水”这片“晴柔”,那这片“晴柔”说明了什么?说明树荫很大,树很大,树很多。树怎么会长得那么多,长得那么好?就是因为水好,所以他又说了水的清澈。
  两句下来,问题就出现了,这两句是相反的意思,第一句说的是:哎呀!这样的一口小小的泉还不是随时面临着断流晒干的危险吗?第二句说的是:哎呀!就这小小的泉怎么养育了如此一片盎然生机的?而且还是水波荡漾的池塘?虽然它的名字叫“小池”,那是因为泉细,并且在晴空万里之下,这片阴柔显得很小,但是当他说到这片阴柔的时候,这片阴柔里的生命力,还有水质之多还是很突出的。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泉可以养活这大大的一片水,和这么多的生命?第一联提出了疑问,第二联来回答。可能杨万里当时也感到奇怪,所以他就观察,观察到了什么?“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这里拖长的是“荷”,“小荷”一拖长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说小荷很多,不是一片两片,因为“长是延展”;也可以理解为不是说小荷多,而他一直盯着小荷看,被吸引住了,这是时间的延展。“尖尖”,第二个“尖”字拖长。如果坚持不拖长,“尖尖”就是个形容词,就是尖尖的,但是第二个“尖”一旦拖长,它就好像变成了动词,就具有了动态,好像它正在变尖,也就是说它正在往上钻的意思。荷叶出水的时候是卷在一起的,荷叶的尖钻出水面长出来之后才舒展开,所以说“尖尖角”,“角”是入声字,在这里就显得非常得有力量,突然顿住,说明小荷的生命力,强调这种钻出水面的力量。
  强调的是什么?这里的高音是“才露”,两个字都是高音,“才露”说的是什么?说的是时间,这有什么可强调的呢?要看下一句说“早有蜻蜓立上头”。那么这里拖长的是“蜻蜓”,又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说蜻蜓很多,一种说蜻蜓一直不动,这两种理解都是可以的。这一句强调的是“早有”和“立上”,“早有”是和“才露”相对应的。“才露”“早有”为什么这样对应?因为我们要了解时令,“小荷才露尖尖角”是什么时候?我看很多人都说这首诗是作于初夏,就是四月份,但实际上荷叶钻出水面一般是三月份,是暮春。暮春的时候就钻出来了,也有可能有个别的会拖到四月,但是蜻蜓是四月才出来的,五月才属于比较繁盛的时候,它们中间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长,所以才说“才露”和“早有”。
  那么就算是蜻蜓出来得早了,又说明什么问题呢?要看最后的三个字“立上头”。这里有个入声字是“立”,所以不要读成“立上头”,而要读成“立上头”,顿挫一下。这里顿一下,就会感觉到这个字很重要,他为什么强调“立”?如果是我们作诗,我们可能说“落上头”“挺上头”“爬上头”“戴上头”,反正是不太会用到“立”字。
  老师们上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学一下蜻蜓落在荷叶上的姿态。大家可以用手,一个手做荷叶,一个手作蜻蜓比划一下,实在不行自己做蜻蜓,把小凳子做荷叶,自己假装蜻蜓比划一下什么叫“立上头”。一般来说,蜻蜓都是爬上头,什么叫“立上头”,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才能用这样的一个字?并且这是一个入声字,在这里对应着前面的入声字“角”。两个入声字展现了荷叶和蜻蜓两种生命的姿态,姿态是什么?那就是拼命地长。荷叶拼命地向上钻,蜻蜓早早就出来了,出来是什么状态?是蓬蓬勃勃的状态,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么一眼小泉却养育了这样一池生机盎然的生命,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所有的生命都抓住一切机会拼命地生长,只要给我一丝阳光我就要长成参天大树,就是这样的一股劲儿,这股劲儿就是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感受。
  这一天,杨万里不知道在干什么,反正路过了这里,他可能正走得满头大汗,总之发现了这一片清凉的地方,就很高兴就过来了。过来之后发现了小池塘,抬头一看,小池塘还有一个来源,他就顺着来源再一看,怎么是这么小的一眼泉,这个池塘真的是这眼泉养活的吗?还是另有来源?他就回来再观察。结果观察到了池塘里暮春的时节,荷叶的状态,蜻蜓的状态,然后再看看上面的参天大树,他顿悟了。
  这首诗的主题是状景抒怀,感悟天道。杨万里在那里一定是非常得感动,他从天道的展示、大自然的展示当中,感悟到了生命的一种道理,这种道理就是别管你的处境是什么,不要怨天尤人,要拼命去生长,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觉得这首诗放在小学一年级非常得好,小学生六岁入学,并不是懵懂无知的状态,其实这个时候,他们每个人都已经形成了很多的人生观、世界观或者生活的态度。很多小学生在入学之前或者是入学之后,都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因为同龄的人在一起,怎么都是会比较,比个头,比学习成绩,比家里的富有,比长得漂亮不漂亮、黑不黑,比身体灵活不灵活,体育课怎么样,什么都能比,因为同龄的嘛。所以横向编班有很多问题,我们古代都是纵向编班的。那这么一比较,有的同学就会有自卑的心理,先天条件不好,这种自卑的心理也许会伴随一生,损失太大了。
  这样的一首诗放在小学一年级,告诉孩子不要怨天尤人,不管你的条件是什么样子,你就拼命地长,坏事会变成好事,因为那些生活在大的泉眼长成的大池塘里头的生命,也许天天悠哉悠哉,还不如拼命向下扎根,拼命向上生长,吸收阳光能量的这些树、植物、动物有活力,活得好,活得舒服,活得快乐。所以我觉得小学一年级这首诗落实到立德树人,从小告诉孩子不要怨天尤人,做好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励志的诗。
  所以这首诗吟诵的时候,要注意里面情绪的变化,长音、高音,还有入声要把握好。我们刚才说的是“依字行腔”的问题,这里还有“依义行调”的问题,一般七绝近体诗多以平声收尾,都是低收,但是这首诗不应该低收,应该高收,因为它要表达的意思是生命的昂扬,所以不能低收。我试着吟诵一下,也希望老师们、同学们也来吟诵一下,表达出这种情绪。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刚才我说的是这首诗的解读,怎样从整个诗教系统和声韵系统来理解。至于怎么教,怎么把道理告诉大家,这里面多少要穿插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料,需要大家来磨合。我们语文吟诵教学系统除了提供录音,还有全套的解读之外,也希望能够提供给大家好的课例,希望能够有老师把成果展现出来,不仅要展现出诗的风貌和它的含义,把它落实到立德树人上,而且还能够把吟诵的声音功能发挥出来。
  总之就是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多多探讨!今天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2020-09-15]  摘自《追梦教师袁建国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小池》教学参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