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小公鸡和小鸭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
---|---|---|
作者:佚名 |
1、认识“块、捉、急、直”等生字和提土旁;会写“也、他、地”3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字的变调;读好第2自然段,初步感受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3、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教学重点: 1、随文学习生字,写好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的意思。 2、读好“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体会伙伴之间的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学习第一节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头饰)喊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板书:小公鸡小鸭子 读好这两个词 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介绍新朋友的方式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顺势借助图片说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点。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和”说明这篇课文写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读准课文,初步感知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2、三位学生分段轮读2-4节 设计意图:“不”字的变调是学习重点,也是学生朗读的难点,在初读课文后把课文中含“不”字的短语出示出来,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突出重点,解决学生朗读中的难点。 正音:“不”的变调:捉不(bu)到不(bu)会不(bu)信不(bu)行 3、借助提示,运用上面学的词语,说一说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当小公鸡看见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时,就( );当小鸭子听见小公鸡落水喊救命时,就( ) 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板书:会捉虫不会游泳不会捉虫会游泳 读词语:捉虫学生字: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让学生对故事有整体把握,又可以对所学的生字新词有一个巩固和运用的机会。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一节,自由读,指名读 2、学习“一块儿”,读好儿化音,理解意思:一起 认识生字“块”和提土旁,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 3、你每天总是跟谁“一块儿”玩呢? 说话练习:( )和( )一块儿(出去玩)。 ( )和( )一块儿( )。 四、读好第2自然段,积累词语 1、自由朗读第2节 2、数数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4句) 3、请学生逐句朗读,重点指导读好第2句和第3句 出示: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 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 联系上下文理解“吃得很欢” 他捉到了很多虫子,心情怎样?(高兴极了。) 指导朗读:“吃得很欢”写出了小公鸡高兴的心情。 朗读体会“急得直哭” 学习生字:急直 4、平时你有着急的时候吗?你会急得怎么样呢? |
||||
![]() |
摘自《榆次区郭家堡小学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小公鸡和小鸭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
下一篇 | 《小公鸡和小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