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二册夜色教学札记  
  琢磨细节,锤炼语言——《夜色》教学反思  
作者:佚名
   
 
  不知不觉,又成为新教师三年了。虽然是在孕期,但是这次的验收课感觉比上次的视导课还要轻松些。
  试教时,覃老师听了课并做了详细的指导,指出《夜色》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重点体会诗意,感受“我”的胆小以及变得勇敢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我也从一个侧面体会出教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理解与使用教参。
  正式上课时,我的导师谢校及级组前辈孙老师评课时都给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其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两位老师对于课堂细节的关注与琢磨。
  这次上课,自我感觉指导语言简练了许多,不再过多的啰嗦与重复;衔接过渡也多了些自然与顺利,这些可能也和学生的状态是分不开的。
  具体到课程,谢校指出以下几个细节可以注意:

  一、当我请学生根据诗意拓展诗情,想象画面时,我采取的方法是设置情境,配乐讲解。谢校建议这一环节可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进行表达,一方面给他们提供了情境,可以直接练习,提高练习质量。同时,在进行语言练习时,教师要更加注重个性化评价,适时点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一“好”概之。如陈语涵回答“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到萤火虫在夜空中飞舞。”这句相对于前面几位同学,思维更加开拓,意境比较优美,语言表达也很通顺。但是我却没有适时点出。这一点,我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更需注意这个细节。
  二、在进行语言训练“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时,黄逸宁说:“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外星人在太空如何生活。”我一听,不是按照我预设的道路前行,生怕孩子们马上突发奇想,说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所以,马上想要他们引回到现实中,告诉他们“无论多黑的夜晚,我能看到的都是现实中的景物。”接着,启发他们回忆刚才的画面说一说。但是,孩子的记忆能力毕竟有限,他们究竟没有说出太多的精彩。在这一环节,谢校建议可以这样引导:
  学生不能看见外太空的情况,但是可以结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传说,加上“仿佛”一词,“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仿佛看到嫦娥在月亮中。”等等,这样的回答与引导既肯定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又于无形中融入了传统文化,增加了课堂容量,丰富课程内涵。
  三、其它的小细节。
  除了以上两个大点,还有一些小细节,谢校也一一点出。
  1.教学目标的设定。没有清晰的三维目标。
  2.在学习“很小很小”这个词语时,可以更明确的向学生说明“这是叠词,它的作用是强调”。教给学生一种表达方法。
  3.作为老师,面对一个问题,一定至少预设五种以上不同的大案,例如“可我一看窗外”。老师有预设和引导,学生才能思维开拓,表现的更精彩。
  4.语言知识的准确性。如小鸟在晚上是睡觉的,而不是叽叽喳喳地叫。这一科学常识在语文教学中也需要注意。在结束总结时,我说“小作者不再害怕了”,也是不准确的,应该是文中的“我”。
  5.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也应不断渗透学习不同文体的方法。如学习诗歌又不同的方法,具体到这一课,我是采取对比理解诗意,以关键词指导朗读。这些方法在课程结束时,可以和学生简单总结一下。
  孙老师的评价中,更着重于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个性化评价,她更倾向于正面的评价,如一个平时比较胆小的学生这节课勇于举手回答问题,我当时表扬了他,说“他也勇敢了,从前的他胆小不敢举手,现在他勇敢地举手了。”这里,老师建议更多的正向评价。又如,一学生回答“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外星人怎么在外太空生活。”我按照自己的预设想把学生的回答掰回正道,其实换个角度欣赏,学生的答案也有自己的精彩。
  这节课虽然准备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收获很多。在理顺文意,调控课堂之后,课程如果想要更精彩,还需要更多的关注细节,锤炼教学语言。
 
 
  [2020-02-18]  摘自《丽丽河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夜色》教学反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