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之四 | ||
---|---|---|
作者:佚名 |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读写生字,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创意导学。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曹冲称象》。 2、前置性学习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1)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2)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三、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 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 (5)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课堂检测 1.作业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 )。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课堂总结 |
||||
![]() |
摘自《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网站 | |||
上一篇 |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之三 | ||
下一篇 |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