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 ||
---|---|---|
作者:商州区第三小学 程海霞 |
我讲的这节课是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则寓言故事《狐假虎威》,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二、说学情 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文,读后分析人物特点。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 三、说教法 教学应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表演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四、说学法 本篇课文的学习主体是小学生,他们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方面还不是很高,还不能独立由语言文字来切实感悟文章深意。因此,学生要融入一定的课文情境,合作交流,反复诵读,这样才能体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读和表演让学生体会表现老虎和狐狸神态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六、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七、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1.复习上节课所学词语。 2.通过认读“森林、老虎、狐狸、野兽、茂密的、狡猾的、凶猛的、大大小小的”这些词语,通过这些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二)品读课文,感受体味。 1.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教师导入:老虎多么凶猛,眼看狐狸就要成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肴,接下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请大家自己读读2—6自然段。 (1)指名分角色读2—6自然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狐狸的话,用波浪线画出老虎说的话,注意表示它们的神态和动作的词。{多媒体出示课文} (2)集体讨论: “狐狸的眼珠子骨碌一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狐狸在想什么呢? “扯着嗓子说”是什么意思? “你敢吃我?”这句反问句是什么意思?该怎样读狐狸的话?(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有威吓性)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画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一愣、松开了爪子)这两个动作说明了什么?老虎为什么被蒙住呢? (3)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诵课文。 2.学习七至八自然段。 教师导入:接下来狐狸又想出了什么招数,想在老虎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请大家自己读读6—8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分组讨论:既然老虎放了狐狸,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前走一趟呢?(验证自己刚才所编造的谎言) (3)它们往森林走的时候各是什么样子?你读懂了吗?狐狸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表演配音 (三)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1.导入:百兽是被谁吓跑的?(老虎)从哪里看出是被老虎吓跑的,而不是被狐狸吓跑的? 填空: 原来( )是借着( )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为什么? 3.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大多采用短小的篇幅、精练的语言,讲述带有劝诫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寓言的主人公大多是动物,也可以是人、植物或者没有生命的事物。你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呢? 总结:人们把“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喻借别人的威势来吓唬人的行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 小练笔续写:狐假虎老虎受骗了。从此,狐狸便到处炫耀自己的聪明、了不起。这件事传到了老虎的耳中,有一天,他在一座山上又遇见了这只狐狸……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狐狸: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老虎:摇头摆尾 东张西望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上我的《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课文对于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 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狐假虎威”这个词的讲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读、导、演、评,很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讲读课文的时候,充分利用朗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借助课文里的插图看图说话,实质是一个引导学生听、说、读、写的一个语文学习过程。 在教学设计上,由于课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所以在教学中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体现以“趣”引路的语文课堂,以分角色朗读、合作表演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努力让课堂洋溢情趣、生趣,并充满活力。首先,我在设计教案时比较注重体现以下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试图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对课文重要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通过读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并整体地从字里行间内含的意蕴进行感受、领悟和品味。 这篇课文很多学生都早已耳熟能详,对故事的情节我大可不必再花太多的时间去理解分析,而应该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我自己所定的“读一读”,“演一演”上,抓住文中特别关键的词句指导学生来演好,同时又通过表演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和感悟。 不足之处:1.学生表演时,表演不到位,通过引导,表演就比较到位。2.对于你们喜欢狐狸吗,学生的意见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由于在前面耽误的时间比较多,让学生续编故事的时候没有时间只能留到课后去完成。4.我可以把介绍寓言故事这个环节放在第一课时去讲,这样就给第二课时留出一点时间。 |
||||
![]() |
摘自《王晓妮小语工作室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