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黄山奇石》(说课件设计方案) | ||
---|---|---|
作者: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联丰小学 彭奇 |
(播放“黄山风光”视频片段)《黄山奇石》一课,作者用凝练的语言介绍了黄山石的奇趣,情感充沛,是一篇极好的带领学生感悟祖国壮美河山的文章。我采用视频、Flash动画等教学手段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热情,课堂效果非常显著,突出了语文教学特色。 大家现在看到的录像是我设计的导入部分。一上课就播放优美的黄山风光,一下子便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黄山之美,孩子们的热情非常的高。 课文利用四个自然段重点描写了“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四块奇石。学生最感兴趣的便是这几块怪石的样子。我找来了相应的图片,让大家在自由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来猜猜它们的名字。猜过之后,便引导学生自由汇报,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怪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汇报随机进入不同自然段的图文分析页,这样呢,就打破了课本阅读顺序的局限性。(单击“仙人指路”链接)一名学生汇报,要求全体学生观看屏幕,这样,注意力也自会高度集中。 每页的原文配乐范读,教师可适时应用。“朗读”按钮,可以实现课文范读的重复播放,方便了教学。 其中,第二自然段,我制作了“仙桃”飞来的动画,(单击“飞”字按钮)突出“飞”字和“落”字,学生看着动画便很容易理解了课文。 第三自然段,突出“猴子观海”动做的几个动词“抱”、“蹲”、“望”是理解文章的重点。我利用文字闪烁、变化颜色等形式进行了特别强调。 “陡峭”和“翻滚的云海”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因此,我导入了两段视频,加以说明。 (演示两段视频)播放这段录像,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陡峭一词的含义,以便在今后的写作中正确地使用。 没有去过黄山的人,很难想象云海的样子,播放这段录像,让学生亲眼看到云海翻滚的景象,深刻的体会云海的浩瀚与壮美。 第五自然段“金鸡叫天都”。我巧妙地在“金鸡”石上设计了一个隐藏按钮,导入了一段空谷回荡的鸡叫声,(演示金鸡啼叫)金鸡鸣叫其实是作者的联想,设计这个按钮,是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引发情感的共鸣。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课的总结。学生还沉醉于怪石的奇趣之中。此时,抛出一组奇石图片让学生试着起名字,学生学习兴味昂然。(出示拓展页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仅有的几幅图片,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课文最后,我再一次给学生们播放黄山怪石的录像。这样,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对本文思想的一种升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播放视频:黄山怪石) 在课件制作中,我很注重学生的视觉体验。选择了鹅黄色作为背景,用温馨的氛围感染学生。文字颜色也以暖色调桔黄色搭配,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字体为楷体,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总之,我力图使用电教手段解决语言文字、肢体动作等其他形式不易表达的教学内容,达到课件制作不流于形式,最大限度发挥它的效用,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优美情境中乐学、向学,实现课件使用与课堂教学达到完美结合! (《黄山奇石》的课件2004年在本溪市小学电教教研会上进行了演示观摩) |
||||
![]() |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网站 | |||
上一篇 | 《黄山奇石》探究活动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