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三 | ||
---|---|---|
作者:武隆市江夏特特区教育电视如特约记者 邓帮华 |
学情分析: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教师应根据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小蝌蚪的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3、能用“已经”练习说话。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以识字、写字,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他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为重点。 教学难点: 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图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小朋友我们来猜谜语好吗? 小朋友;好 老师: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小朋友:青蛙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青蛙的故事。 (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在水里的动画图片,同时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呢?让我们看看动画就知道了。(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 老师:找到没有 学生:找到了 老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文中困难,及时解决。(不会读的拼拼音,问老师和同学) (2)组织学生分小组互助学习,看谁认字多,达到初学生字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每组评出认字大王) (3)认字大王在全班读生字条中的字(读后鼓励) 三、师生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让学生起来说自己是怎样记住某个字的,说得好的让全班同学给他掌声)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老师: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住? 学生:我觉得“姨迎鼓”最难记住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学生读这几个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教师让学生开火车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 (1)找朋友:阝 辶 女 丁 扌 支 火 可页支(让学生把有这些偏旁的字找出来) (2)老师设情景,让学生在趣味中巩固字 老师:我也编了一个小故事让你巧妙地记住这些字,你喜欢吗? 学生:喜欢. 老师用课件打出下列内容: hui ying a yi zhui ding pi gu 黑灰色迎上去阿姨追赶顶着披着鼓着 老师问:是谁迎接上去 学生:是黑灰色的蝌蚪迎上去 老师:是谁在追赶 学生:是阿姨 老师:阿姨追赶,青蛙只有这么样啊? 学生:青蛙只有顶着、披着、鼓着 老师:这个短故事好不好记 学生:好记 (学生在趣味中记住了字,达到巩固的目的)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老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自己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学生:小蝌蚪开始没有腿,在找到鲤鱼妈妈的时候有了后腿,在找到乌龟的时候有了前腿,在找到自己妈妈的时候尾巴变短了) 2.讨论交流: 老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让学生提问,老师回答) 五、练习写字,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书后的6个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2、巩固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3、能用“已经”练习说话。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育学生会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本课的生字 1课件打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齐读 2去掉拼音让学生读 3让学生用生字组词读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导入新内容: 老师:小蝌蚪找妈妈真有趣,今天我们来帮助小蝌蚪找妈妈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谁知道蝌蚪的妈妈叫什么吗? 学生:青蛙 老师:好,我们来看一看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课件出示书上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 老师:我们只有知道了小蝌蚪妈妈的样子,才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现在你认识小蝌蚪的妈妈了吗? 学生:认识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齐读第一段 (2)师生合作学习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头、身子、尾巴分别是这么样的吗? 学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老师:你喜欢它吗? 学生:喜欢 老师:你看见过小蝌蚪吗?在哪里见过?(让学生说自己的见闻) 老师:同学既然怎样喜欢小蝌蚪,我们就再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可爱的句子吧.(让学生再读第一段) 老师:谁能说一说“一群”是什么意识吗? 学生:一群就是不是一个,有很多的意识 老师:谁能够用“一群”说一句话? 学生:我在河里看见一群鸭子(老师让学生夸奖他)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抽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习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 (老师让学生观察第二幅图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有了什么变化? 学生:有了后脚 老师:谁知道“迎上去”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看图) 学生:赶上去 老师:不对。是面对面的靠近 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读读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抽一个小组读这一自然段 (2)老师指导学习 (老师先让学生观察蝌蚪的变化)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又又了什么变化? 学生:又有了两条前腿 老师:你们观察真仔细,谁知道“追上去”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看图) 学生:就是从后面赶上去 老师:你们真会观察 老师:蝌蚪把谁当妈妈了?为什么会犯错误? 学生:把乌龟当妈妈了,因为前面鲤鱼阿姨说了它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和宽嘴巴。 老师再让学生分角色读这一段 5.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让男同学第四自然段 (2)老师指导学习 (继续让学生观察蝌蚪的变化)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学生:尾巴变短了 老师:它们在荷叶上看见什么了? 学生:看见自己的妈妈了 老师:这次它们为什么没有认错了呢? 学生:因为它们记住了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话了 (3)让学生齐读这一段 6.学习第五自然段 (1)女同学读这一段 (2)老师辅导学生学习 老师:妈妈这么看孩子的? 学生:低头一看 老师:谁能给做一个“低头一看”的动作(让学生表演) 老师:小蝌蚪又做了什么动作? 学生:“蹬、跳、蹦” 老师:谁能够表演一下(让学生表演) (3)分角色读一下这一段 7.学习第六自然段段 (1)全班一起读第六自然段 (2)老师辅导学生学习 老师:你们看青蛙又有了什么变化? 学生:尾巴已经不见了。 老师:谁能够用“已经”造句 学生:我已经长高了. 学生:我已经把作业完成了. 老师:它们在和妈妈一起做什么? 学生:捉害虫。 三、让全班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整体理解课文 四、巧设五、悬念,课外延伸 老师:读了这篇课,你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吗? 生: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害得小蝌蚪不断地寻找妈妈呢? 师: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没说清楚呢?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学生读书、划线。) 生:鲤鱼阿姨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 生:乌龟阿姨只是说:“你们的妈妈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还是没说完整。 师:如果要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把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话合起来说。 生:编个青蛙的谜语让小蝌蚪猜一猜。 生:把青蛙妈妈的相片直接拿给小蝌蚪看!(学生们吃吃地笑了。) 师:你们的办法真不错。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她)说一说。 (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 生:告诉你,小蝌蚪。你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生:你们的妈妈不是鲤鱼,也不是乌龟,是可爱的大青蛙。她鼓着大肚皮,张着大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被着绿色的外衣。她是庄稼的好朋友,名字叫青蛙。 生:小蝌蚪,荷叶是你妈妈的歌台,她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她是谁?你到荷花池边去找吧。(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你真了不起,灵活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说得多棒呀!小蝌蚪碰到你们这群热心又聪明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妈妈了。 生:(一生举手)其实,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 生:(举手又放下,有些犹豫)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向小蝌蚪说完整的。(师生均感诧异。) 师:为什么? 生: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说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自己去找妈妈。 教师总结:是呀,小蝌蚪找妈妈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是它们不怕困难,终于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自己渐渐地长大了。让我们也向蝌蚪学习,不怕困难吧! 五、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武隆市江夏特特区教育电视如特约记者: 邓帮华 证件号:200186 地址:重庆市武隆县庙垭中心校 邮编:408534 电话:13896747122 作者简介 邓帮华,男,汉族,中国党员,1963年7月生于重庆市五隆,1983年毕业于武隆师范,1993年中文自考专科毕业,现任重庆市武隆县庙垭中心校高级教师。1986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曾在《鸣水泉》、《江河文学》、《青春诗歌》、《北方作家》、《黄河文学》、《今日教育》、《师资建设》、《教育信息报》、《涪陵日报》、《武隆报》、《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所写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国家级和省市级等级奖。所写文学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奖励。所写作品《送别》被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展览馆珍藏,合著有《南吟北唱》诗集、《鹤鸣楚天》作品选、《中国郎酒诗选》、《当代优秀教师论文汇编》等著作,现是北方文学艺术研究所创作员,《青春诗歌》特约编辑,武汉市江夏区教育电视台特约记者。 |
||||||
![]() |
摘自《老百晓在线交流论坛》网站 | |||||
上一篇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二 | |||
下一篇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