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 | ||
---|---|---|
作者:佚名 |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二、谈话导入,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跟着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坚持不懈找妈妈的小蝌蚪,这里有温柔慈爱的鲤鱼妈妈,这里有热心善良的乌龟大叔,最后小蝌蚪们成长为想妈妈一样的田园卫士。同学们,你们喜欢他们吗?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三、走进正文,各有侧重 (一)、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一群长着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你追我赶快话的游来游去。(贴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叫着——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 (随机用小蝌蚪卡片进行奖励)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三)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的(),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会是无比地—— 生:激动 生:兴奋 ……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四)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生:小蝌蚪身上有许多我要学习的东西。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四、布置作业: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五、巧设五、悬念,课外延伸 老师:读了这篇课,你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吗? 生: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害得小蝌蚪不断地寻找妈妈呢? 师: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没说清楚呢?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学生读书、划线。) 生:鲤鱼阿姨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 生:乌龟阿姨只是说:“你们的妈妈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还是没说完整。 师:如果要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把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话合起来说。 生:编个青蛙的谜语让小蝌蚪猜一猜。 生:把青蛙妈妈的相片直接拿给小蝌蚪看!(学生们吃吃地笑了。) 师:你们的办法真不错。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她)说一说。 (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 生:告诉你,小蝌蚪。你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生:你们的妈妈不是鲤鱼,也不是乌龟,是可爱的大青蛙。她鼓着大肚皮,张着大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被着绿色的外衣。她是庄稼的好朋友,名字叫青蛙。 生:小蝌蚪,荷叶是你妈妈的歌台,她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她是谁?你到荷花池边去找吧。(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你真了不起,灵活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说得多棒呀!小蝌蚪碰到你们这群热心又聪明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妈妈了。 生:(一生举手)其实,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 生:(举手又放下,有些犹豫)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向小蝌蚪说完整的。(师生均感诧异。) 师:为什么? 生: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说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自己去找妈妈。 教师总结:是呀,小蝌蚪找妈妈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是它们不怕困难,终于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自己渐渐地长大了。让我们也向蝌蚪学习,不怕困难吧! 六、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谁知道“迎上去”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看图) 谁知道“追上去”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看图) 培养想像能力:小蝌蚪们看到乌龟,会怎样说?——咦?前边那只动物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它可能就是我们的妈妈吧!快,追上它! 培养写作能力:为什么小蝌蚪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3、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七、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资料汇报) 2、你打算怎样保护青蛙? 3、他们这样做对吗?看课件明辨是非 4、出示宰杀青蛙和做成菜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 5、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出示课件:保护青蛙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学生大声齐读) 八、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养几只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发育过程,然后放归到大自然中去。 34、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 长前腿 尾巴变短 变 小蝌蚪————————————————————————青蛙 找 鲤鱼(迎) 乌龟(追) 妈妈(游) |
||||||
![]() |
摘自《jzhwsy1969 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