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在“读 与 说”中学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 | ||
---|---|---|
作者:鸠江区白茆镇中心小学 林静 |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来实现。基于这一新理念,我在教学时充分让学生去读,去说,让学生通过读书和口语表达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提升运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我想读”“我要说”的热情。 1.读 (1)创设童话情境,激发读书兴趣 童话是儿童最好的朋友和伙伴,把学生带入童话世界,最容易使他们放松心灵,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在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一段大象踢球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象的喜爱之情。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课堂上小手如林,都想起来读一读,在多媒体画面和教师语音情境创设下,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走进文本,朗读文本,读得特别认真,整堂课都充满了童心童趣,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学习。 (2)注重个体体验 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个人对文本的兴趣不同,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往往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应留给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在教学指导朗读疑问句时,先是引导孩子们观察文本插图,找出文中描写大象耳朵的句子,并抓住其关键词“大耳朵、耷拉”,再通过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出小羊、小兔等动物的耳朵和大象的耳朵长得不一样,难怪它们有疑惑。再让他们读一读,然后以“谁愿意读一读小羊、小兔等动物的疑问?”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句子读,读后,还要他们说说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并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2.说 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所学的语言经常得到运用。在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打比方句子运用的形象生动,我也引导学生想象:你还能说出哪些带像的句子?在学生充分练说后,我又出示了:“天空的云朵变化真奇怪啊!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的句式学生通过说一说,将课文的“符号语言”内化为“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学生所说出的已不仅是课文已有的符号的意义;而且补充、增加了许多游离于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课文所表现的事、物,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大脑就会如电脑被访问一样,把所有感悟的语词、图像、情景、事件等都贮存入记忆仓库中。可见口语表达,能使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并使其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设计方面还要有更加多的预设到学生的反应,注重课堂的生成资源,在设计的环节上,要更灵活,帮助学生训练思维的连贯性。课堂的结尾若能与开头有一个很好的照应,这节课结构上就会更完整。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 |
||||
![]() |
摘自《梁菲菲小语名师工作室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