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之二 | ||
---|---|---|
作者: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小学 魏静 |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3、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 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5、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齐读。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 2、出示第二句。 3、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 4、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 “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指导朗读。 (2)体会“多” 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 分组读,齐读。 5、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你还会感受到什么? (1)体会“红” 那是怎样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 想做其中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 6、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7、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引读第二句。 8、配上音乐,静静地走进西湖美景。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9、面对这艳丽、热烈的西湖美景,难怪诗人要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句,师范读。 10、谁也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自由练读,谁来当当小诗人夸夸西湖? 11、西湖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却各有不同。出示图片。(师配乐介绍) 12、在你们眼里,西湖的夏天是怎样的呢? 13、西湖一年四节都美如画卷,但又各有不同的景致。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是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师生合作读第一句。 14、这幅美景时诗人脱口而出的,谁能连起来读一读整首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 四、升华诗情,内化古诗 1、大家入情入境,读得如诗如画。有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六月的西湖畔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写友谊,没有抒发离愁。同样是送别朋友,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写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望着朋友渐行渐远,是那样依依不舍,他是以目相送。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送别朋友,他是以酒相送。这首诗是诗人以什么相送? 2、是呀,送别朋友不仅可以以歌相送、以酒相送,还可以以画相送,以景相送。 3、师小结:同学们从这首送别诗中不仅读出了西湖的别样景,也读出了诗人的别样情。 4、古人以诗明志,以诗寄情。让我们一起再来吟诵,牢牢记在我们心中吧,对西湖的热爱。让我们在诵读中体会诗人那一份别样的情感吧。自由读、背。配乐背诵, 五、拓展阅读,延伸文本 1、其实描写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互相推荐。 2、朗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抹淡妆总相宜。 3、拓展关于东湖的诗句。 朱德的“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 (南宋)袁说友的《游武昌东湖》。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 莲叶 无穷碧 西湖六月风光 映日 荷花 别样红 |
||||
![]() |
摘自《caoge19630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之一 | ||
下一篇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之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