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的故事》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中介绍了“贝”字的起源和演变,“贝”字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教学本课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导入环节,我展示各种各样漂亮的贝壳图片,让孩子们看一看,夸一夸,充分展示孩子的丰富词汇量,引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激发孩子们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出课题。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通过给孩子们讲解贝壳由于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让学生知道贝在古时候的作用。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多大与钱财有关,从而引出生字“赚”“赔”“购”“贫”“货”,这样,学生就了解了带贝字旁的字的含义,也学习了归类识字的学习方法,我还让孩子来根据文中提示猜猜意思,他们实在太厉害了,居然都能猜出来。我还拓展了一些贝字旁的词语“赌博、打赏、贵重、贷款”等词语猜猜意思,他们积极性真高,随后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镜、珠”等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最后,和小朋友们介绍“仓颉造字”的故事,并出示一些象形字请小朋友们根据符号猜字。我出示“山、火、水”等字的甲骨文时,他们都能很快猜出来,我接着出示“马、车、鹿”这三个汉字的演变时,虽然回答了好几次才对,但是他们兴奋的脱口而出,都不举手了,可以看出兴趣很浓。我还说好好写好这课生字,下午给他们看“仓颉造字”的视频,一个个积极地写生字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