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四册我是一只小虫子片段赏析  
  《我是一只小虫子》片段赏析之二  
作者:佚名
   
 
  背景分析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统编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从小虫子的视角观察世界,感受生活,想象丰富而独特。通篇运用拟人化的描写,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小虫子的世界,和小虫子一起懊恼,一起快乐。
  在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虫子的“小”和“有趣”。通过反复朗读,自读自悟,感受想象的新奇独特和语言魅力,妙趣横生。

  案例描述
  在教学时无论是站在哪一方(“好”或“不好”),都要抓住虫子的“小”和“有趣”来学习。
  例如,在学习第2自然段(当虫子不好)时,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1、了解段落内容
  师:数一数几句话,每句话都写了什么?
  生1:第一句写小虫子的屁股被苍耳刺痛。
  生2:第二句和第三句写小虫子可能会被尿淹。
  生3:第四局写小虫子可能会被小鸟吃。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概括总结并相机板书:被刺、被淹、被吃。
  2、对比思考:
  师:如果是别的动物或人遇到同样的情况会是什么反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或情绪呢?
  生1:如果是人或其他大点的动物,苍耳可能会挂在衣服或身上,带走了。
  生2:也可能会绕过去。
  生3:一泡尿能有多少,就能把小虫子淹得昏头昏脑?
  师:说得真好!那说明什么?
  生3:说明虫子很小很小。
  师:那小鸟呢?
  生4:我们已经觉得小鸟很小了,可是还是会把小虫子吃掉。
  师:是呀!可见虫子真小。
  3、发散思维,仿照想象
  师:那你能不能想想,虫子以为太小了,还有什么不好的呢?学着课文的样子也说一说吧。
  生1:我们飞的时候也要很小心,一阵狂风就把我们吹得晕头转向。
  师:那风是什么呢?
  生2:那其实就是小孩儿打的喷嚏。
  生3:平时在外面行走也要当心,不然会被一只大脚踩扁。
  师:你们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4、引导学生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其他段落。
  师: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出示ppt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课文,对比着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的?小组同学在一起学着说一说“当小虫子好在哪里了”。
  5、最后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也来写一写自己觉得“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为什么?”。

  教学反思
  《新课标》要求:“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想象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在本文中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只虫子,切身地体会虫子的烦恼和乐趣,由此增强了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实现育人的功能。
  在本课中,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思考“做一只小虫子好不好呢?”其实这并没有标准的答案,本文作者虽认为“好”,可“伙伴们”认为“不好”,同时通过风趣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呈现出了一个“微观”世界,还将读者带了进去,“好”与“不好”都请学生走进去看看。当学生通过反复对比、思考、想象,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体会到这个“小”世界的“有趣”,教学目标就达到了一半。
  另外,我通过具体指导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朗读——思考——对比——想象——练习,再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第4、6自然段,看看作者在这个“微观世界”里描绘了什么?怎么写的?我还有什么?因为“授之以渔”——交给学生思考、合作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2020-02-18]  摘自《雁塔区航天小学》网站
 
     
上一篇  《我是一只小虫子》片段赏析之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