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五册带刺的朋友其它杂项  
  从《带刺的朋友》看统编本语文教材的使用  
作者:曹鸿飞
   
 
  今天的两堂课,是为数不多的两位老师合作完成同一课文两个课时的教学任务,曹院长说,公开课是有陷阱的,公开课往往只上第一课时,执教老师常常把难教的内容放在第二课时,留给带班老师。而吴秀娟和叶托两位老师她们直面教材与《课堂作业本》上的难题,将之完整、清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课更接近常态。

  一、字词学习可以很有趣
  第一课时有四组词语的教学:
  1.用“猜测”带出“预测、检测、测试”,其中“预测”是借用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里的词;教学“缓慢”,是让学生做动作,体会它的反义词;“监视”这个词语是放在《课堂作业本》中进行教学,理解“监视”和“注视”的区别。在第二课时中,老师在课堂结尾处又用“那个东西”回应了“监视”这个词语。
  2.第二组四字词语:“让人眼馋、逐个归拢、扎在背上”是教学学生读好翘舌音。
  3.第三组词语:“哗哗作响、噼里啪啦、噗的一声”。
  4.第二课时教学“恍然大悟”。
  从以上教学中可以看出来,老师在处理教材后面的“会认读的生字”时,仅仅没有对“聪”进行教学,而“聪”这个字也是学生们最容易认读的生字。可见本堂课中的生字教学是相当扎实的,并没有仅将好教的字拿来“展示性”教学。学生也学得很落地,每个词都理解了。课堂上,教师还着重教学范写了两个生字:“枣、刺”。

  二、读书可以很充分
  本文课后题的第一题就是“朗读课文。”很多老师在只是把它当作很平常的一个要求,曹院长说“就这一个朗读课文,是值得去学两课时的。”这两位老师就朗读课文的角度来说,两节课读了9次:
  第一次是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次:读1—2自然段,圈出刺猬偷枣的时间和地点
  第三次:朗读3—10自然段,借助积累的词语,完成偷枣的过程。
  第四次:重点读第10自然段,完成系列学习活动。
  第五次:在第二课时中默读课文,划一划表现我心理变化的句子。
  第六次:读句子,对刺猬的称呼你有什么发现,读好称呼。(其实读好称呼就是在读好文章,读好情感变化。)
  第七次:联读两篇课外文章。
  第八次:选句子,一人读,一人演。
  第九次:再次朗读课文第10自然段,体会情感。
  一堂课上用这么多时间让学生朗读,这在公开课上是不常见的。

  三、课后习题可以很落实
  课后题的第二题: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在第一课时中,老师是借助课堂作业本最后一题,让学生读文练习。
  课后题第三题: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我”对刺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还借助了课外联读的文章丰富了学生对刺猬的认识,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更加丰富了。
  在统编本教材中,课后习题教得好,大部分任务就完成了。

  四、课堂作业本也用得很好
  1.用作业本教学词语“监视”与“注视”的区别。
  2.利用作业本让学生了解刺猬称呼的变化,体会作者感情。
  3.在教学第10节时,借助作业本的课内阅读的选择题,了解“刺猬的身子长大了一圈的原因”。
  4.利用作业本上的情节框架图,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并且借助框架图练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五、阅读生长可以如此明显
  学生在学了这篇课文后,对文本的理解,对刺猬的印象是有变化的:
  1.初读之后,老师让学生去交流“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学生往往会说“这是一只聪明/高明/贪吃的刺猬”。
  2.在重点读了第10节刺猬偷枣的过程后,学生会说刺猬是“高明的”,此时学生对“高明”的理解已不是第一次那样,而有了更鲜活的印象。
  3.在第二课时中,让学生体会“我”对刺猬称呼的变化,这只刺猬在学生的心里和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现在的刺猬已是心理层面上的,学生已把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相融合。此时还产生了新的阅读需求:我和刺猬以后还发生了什么?……
  此时再联读两篇课外的文章,学生对刺猬的情感就不一样了:灵性的、益兽、活泼的……
  这是一种阅读成长

  六、课内阅读量可以这么大
  这两位老师不仅将课内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还多读了两篇文章。老师精选了教学内容,猜留有这么多时间。

  七、课外负担可以这么轻
  更要看出以《带刺的朋友》为例,看统编本语文教材可以怎么使用。两位老师都是非常常态地进行教学,而且完整的以两个课时进行演绎,更能看出统编本教材的日常使用。
  1.抓住语文要素这一目标,做好保底教学,实现一课一得。
  语文要素就在单元学习目标:阅读+习作。这一版本的单元学习目标比人教版的更加清晰、明朗,阅读目标可以贯穿整个单元。这一单元的阅读目标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其中“积累喜欢的语句”不是让学生自己随意去积累,而是老师要透过课文去看清这篇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带刺的朋友》这篇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是第10小结,吴老师用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填空、阅读,这就是让学生积累的过程,然后吴老师让学生对句子进行演读,体会它的生动。
  2.抓住课后习题,实现教育学的引擎功能。
  课后习题可以带动“拟定目标”,比如教情感体会,用小刺猬的称呼变化来体会情感;“转化学习过程”,比如教学小刺猬偷枣的过程时,先让学生填写作业本最后一题(提取信息的方框),然后再演读,再讲;“检测成效”、“学习的拐棍”、“课外拓展(个性化)”。
  在用统编本教材的时候,不要绕开他们已经设计好的习题,而去做自由发挥和额外设计。
  3.借助《课堂作业本》,优化学习活动,落实课堂练习。
  4.抓住新的单元内容,做好专题研讨,实现教学突破。
  如习作单元和阅读策略单元。
  5.抓住“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一主线,做好“1+X”联读,实现课内大量阅读。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多读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采取“1+X”的模式。
  6.抓住学习评价(含命题),避免穿新鞋走新路。
 
 
  [2020-10-29]  摘自《番薯蛋皮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教学“生动”是这样来的——听蒋老师执教《带刺的朋友》有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