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之一 | ||
---|---|---|
作者:新建县第三小学 言春 |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就是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萧萧的风声,舒缓的音乐,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教。是的,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我时刻不忘向学生渗透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铺垫。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古诗中描写的景物,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理解诗意时,我又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如在导入时,我问学生,“书”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我告诉学生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在理解“促织”一词时,当学生回答之后,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告诉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意思,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方法,理解了古诗意思,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著名语言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诗歌学习中读的重要性。我先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如指导学生读第一句古诗时,要学生读慢些,低沉些,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整堂课朗读的形式很多,有开火车读古诗、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配乐朗读、老师范读、齐读等,我还把音乐引进课堂,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诗意,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走出文本,拓展练习 语文教学光靠教材是不够的,我灵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课堂教学得到拓展和延伸,并架起课内、课外有机连接的桥梁,丰富学生的积累。同时做到新旧知识的整合,注重语言的积累。我在课堂上复习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小儿垂钓》、《所见》、《村居》、《赠刘景文》、《山行》、《静夜思》,拓展了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曹丕的《燕歌行》、张籍的《秋思》、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及张翰的《秋风动客情》的故事。整堂课,书声琅琅,学生学得很快乐。 一节课下来,自己当然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朗读的时间可以在充分些,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够准。 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取长补短。 |
||||
![]() |
摘自《匡庐飞瀑-干正健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之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