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五册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之三  
作者: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滨、鸥”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词;通过朗读,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
   我们刚刚游览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板书课题:海滨小城,学生齐读课题。)
   学习并理解滨字。靠近海的地方——海滨:靠近湖的地方——湖滨:靠近河的地方——河滨。
  2.鼓励质疑:看了课题,你认为海滨小城会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呢?
  3.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海滨、小城)
   先学习生字,在阅读理解课文。(将二、三调换)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及词语。
  1.自由读课文后,师出示生。
   滨 鸥 胳 臂 睬 载 凰 亚 榕 凳 逢 除
   自由读——指名读——正音——齐读。(注意多音字“臂bеi胳臂 bì手臂、载 za卸载 zà满载而归 散 sàn散步 san散文”的读音。)
   组内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小组代表汇报识字方法。
  2、出示课文词语认读。
   浩瀚 理睬 密不透风 每逢
   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些词语。
  3、指导书写灰渔遍趟等字,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运用比较法进行识字。重点指导易错字:载、踩、洁。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探究: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自己通过阅读了解到的海滨小城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美丽、整洁)
  2.小组合作交流:课文通过描写哪几处地方来写出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3.小组代表汇报发言,教师小结并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4.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描写的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
  5.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海滨——大海、沙滩;小城——庭院、公园、街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知道理清课文脉络】
  四、课堂小结
  1、完成课件上的习题。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设计意图: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为学生深入阅读扫清障碍。通过反复朗读与集体交流,整体感知和把握文章内容。】
  3、在课文中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19 海滨小城
      美丽  整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具体写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城景色的特点,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字词,对小城的美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走进这座海滨小城,看一看它独特的美到底在哪里。
  二、学习“海滨景色”
  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
  1、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问题: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总起句)学生交流并回答。
   (开篇的这句话直接点明了文章要描写的对象,让人对全文有一个总体了解。)
  2、欣赏大海的景色,你们觉得美吗?
   出示大海、机帆船、军舰、海鸥图片。指名读,朗读时可适当加重语气,突出颜色词。
  3、教师提问: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海滨的早晨景色呢?学生回答。
   重点出示镀字,“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镀”?“镀”是使一种金属附着在另一种金属表面的化学方法。这里指海面上的景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金灿灿的,像镀上一层金子,形象地表现了色彩之美。
  4、海边的沙滩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三自然段,找出这段话中的拟人句。重点突出静态“寂寞”二字。(“寂寞”是用来形容人的孤单冷清,作者将拟人句用在这里,是想表达海滩的贝壳早已让人不新鲜了,引不起孩子的丝毫兴趣了。)
   学生试说拟人句。
  5、渔船满载而归,都有什么呢?指名回答。出示银光闪闪的鱼、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图片,突出动态“喧闹”,声音大而热闹,写出了广东人民收获的幸福。
  三、学习“小城景色”
   正是由于作者站在小城的街头,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色彩进行描写,所以海滨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小城的呢?让我们自由读4-6自然段。
  1、说一说你最喜欢哪部分的景象?把喜欢的句子读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析课文。(庭院、公园、街道)
  2、过渡:作者如何观察出小城景色的特点的呢?又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描写小城景色的特点的呢?(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试图找出中心句。)
  (一)学习“庭院部分”
  1、第四段的总起句是什么?围绕总起句具体写了哪三句话?
  2、出示:“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图片。
  (1)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板书:树多、叶香、花美。)
  (2)凤凰树开花很热闹,问:“热闹”是什么意思?(繁盛活跃)热闹到什么程度呢?从书上找出有关语句回答。(“小城好象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3)小城里真的有“红云”吗?那么,这里的“一片片红云”指什么?为什么会看成“一片片红云”呢?
   答后追问:这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突出了花的什么特点?(比喻句,突出“花美”的特点。)
  (二)学习“公园部分”
  1、过渡:小城的公园又怎样呢?
  2、指导学文:
  (1)课文是如何具体写公园景色的呢?又写出公园的什么特点呢?学生齐读课文第五节。
  (2)讨论交流: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写出了公园景色的特点?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自主读句,说说句子好在哪里。
   例如:“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这句话写得好。教师出示这句话后引导:这句话好在哪里?学生讨论后认为:“这句话是比喻句,把榕树比作绿绒大伞,写出了公园里‘榕树大’的特点。”“‘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这里不仅写出榕树‘叶密’的特点,还写出由于‘树叶密不透风’而产生的好处是‘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教师适时板书:榕树大、叶密。
  (3)小结:作者在课文中把公园景色的特点写得如此生动、具体,你能说出作者是怎样观察景色的特点的吗?(用眼看,并展开想象。)
  3、课文第五节具体写出了公园里“榕树大”、“叶密”的特点,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小城的公园更美。那么街道呢?学生齐答:小城的街道也美。
  (三)学习“街道部分”
  1、默读课文第六节,自学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主要观察了街道的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街道除了有铺了沥青的大路,就是用细沙铺成的路。(“咯吱咯吱”是拟声词,非常生动地让人感觉就像真的走在细沙上一样。)像这样的拟声词还有很多,你能说出几个?学生回答。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人们把街道打扫得怎么样呢?(板书:路干净。)
   这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用耳听、用心感觉)
  (四)学习第七节——“总结部分”
  1、小城留给作者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从文中找出重点语句回答。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板书:整洁美丽。)
  2、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四、总结全文
   小城的树美、花美、环境美,你们知道这样的美是谁创造的吗?
   (小城勤劳的人民)
   他们在这样美丽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工作,一定会感到很愉快。难怪作者一开头就自豪地告诉大家——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
  五、作业布置
   小练笔:本文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述了海滨小城的美景,突出了这座海滨小城的整洁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观察身边的景物,如整个村庄,校园,农舍,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
  具体要求:
  (1)先观察,再写下来;
  (2)观察时,要运用课堂上学会的几种方法进行观察,从而抓住景物的特点;
  (3)写作文时,要按一定顺序,有重点地选择景物;然后围绕景物的特点来写。
  四、板书设计
       大海:色彩绚丽
    海滨 沙滩:贝壳寂寞躺着、海船归来
  海滨小城                美丽整洁
    小城 庭院:树多、叶美、花美
       公园:榕树大、树叶密
       街道:干净、用细沙铺成
 
 
  [2021-06-02]  摘自《岳庄小学朱明勇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之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