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评课稿 | ||
---|---|---|
作者:教者:汉滨区汉滨小学
曾强文 评课者:安康高新区第一小学 姚红梅 |
对照课标,结合曾强文老师的课我有这样一些体会: 1. 口语交际的训练,是面向未来社会的每一位公民的,也就是面向今天的每一位学生的,不是只培养一些伶牙利齿的尖子生。也就是要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曾老师创设多种情境,让每一个孩子分不同层次来参与口语交际练习。 2. 课标中的“必备”“日常”“基本”三个词语,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它提示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要牢记:教那些对学生学习、生活、成才真正有用的东西。曾老师从名字里的故事开始,“猜一猜,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理清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孩子们说清楚、认真听、有回应。我们的口语交际训练就是要立足于“基本”能力,而不是某种高级的能力,如当演说家要具备的能力。 3.“文明”“合作”,应该是贯穿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的。也就是说,在口语交际的同时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需要达成。曾老师特意让孩子们讨论“听的人应该怎样做才会显得礼貌呢?”和亲身示范,在表达交流时要认真倾听对方声音,并作出有礼有节的回应。 就这节课,也有一些想与曾老师和同仁们商榷和探讨的地方: 1.按课标要求我们要认真落实每个学段内的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一口语交际类型的要求,低年级与中年级、高年级的要求还是有层次上的区别的。如讲故事,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完整”,而到了第二学段,讲故事的要求就提升为“具体生动”。如果及时把班级里个别的会讲得具体生动的学生的例子,智慧地引导为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这样是不是就更能极大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效性。 2.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听的能力、说的能力,对非语言因素适应、运用能力都要有明确目标,我们要有具体的指导、评价等,保证目标的达成。如果能设计一个评价表,让孩子能从具体、生动、文明、礼貌倾听等方面做一个评价,就更好了。 |
||||
![]() |
摘自《姚红梅工作坊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