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听听,秋的声音》说课设计之一 | ||
---|---|---|
作者:李文秀 |
1.教材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听听,秋的声音》。 2.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拿到教材后,老师把握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3.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点,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依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意,仿照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二、说学情 秋天,对广东的孩子来说是不太明显的,所以就要激发学生受及相关资料的积极性。三年级的孩子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所以,让学生在在合作中探究,在想像中创新,在朗读中悟情,在感悟中积累,关注动态生成的课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成了这堂课的设计依据。学生初次接触现代诗,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了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生本班的孩子,认知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是比较强的,比较喜欢阅读,喜欢讲自己的所思、所得与大家交流、分享,所以,这节课他们应该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三、说教法 (一)、情境创设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通过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三)、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教学时把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力口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四)、自主探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让学生上网浏览、自由研读、搜集信息、摘录汇报等环节无不渗透着自主探究这种教法、学法。 (五)、“直观教学”法 通过投影、录音的配合使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学生可采用“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说”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自己所感受的秋天。“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写”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五、说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创设秋天的情境) 老师展示课件,学生看图说课前收集的与秋天相关的词、句、古诗或文章。 (这样是讲课外所得引入课堂,使课内、外相结合。)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的认读(做游戏) 3、老师范读(配乐、课件展示) 4、小组内自读 5、感知内容:师: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落叶、昆虫、大雁、秋风的声音。 6.选读。 [ 教学略读课文时,应着重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 师:找出你喜欢的声音,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师:把最喜欢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赏。 学生互相交流感受。 师: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边听边想:他读得怎么样? 指名读后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 7、想像说话 出示秋景图片及句子: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_______” 学生各抒己见,根据自己的想象的内容填空,然后表演。(提示学生注意表情和动作)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用想象表演来促读。] 8、美读。 过渡:(配乐,深情地)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 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师:谁有自信能读出秋天的美好。 指名朗读,学生大胆展示。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秋的美好吧! 全班配乐朗读 9、[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到秋天景象的美好;在读中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 三、感受秋天 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感受秋天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 听听,秋的声音…… 看看,秋的美景…… 闻闻,秋的味道…… 这样方式来说。) 四、四人小组合作,写诗,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引导孩子用心去观察秋天、感受秋天。现学现用,在阅读感悟文本中学习它的表达方式。) 板书: 12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
||||
![]() |
摘自《李文秀-校园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