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听课实录+观课随想 | ||
---|---|---|
作者:铜川路小学 王娜 |
本单元的主题是“观察”,周丹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布置了前置性作业:用图文、照片、视频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课堂上让学生围绕自己的记录单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观察的?是用什么方法观察的?”随之开始第一次练笔:要求学生在5分钟之内,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清楚。接着便引入两篇习作例文,学例文,知方法,最后再次练笔:选择其中的一面镜(聚焦镜/广角镜/长镜头),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得更清楚。层层递进,分层教学,加深对“观察”的理解,也习得一定的写作方法。 课堂环节一:导入,交流观察所得 1.出示学生观察记录单 师:我发现小朋友观察的种类真是多种多样,内容真是丰富多彩,这些都来自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写一写,板书: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师:想不想知道他们是怎么记录观察的?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观察的呢? 指生交流观察所得。师引导:你是怎么观察的?同学们觉得他哪里观察得好? 2.交流印象深刻之处 师: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地方会让你的印象特别深刻,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观察的时候这样事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 出示全部学生的观察列举,指生说一说 3.初试身手,写一写 师:把你在观察时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在初试身手这里,时间五分钟。 出示写作要求:1.格式正确,语句通顺;2.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清楚。 展示学生作品。 (生朗读自己的作品,此时老师不点评好坏,只问:有没有写出印象最深的地方?) 课堂环节二:借助例文指导,习得表达方法 1.师:这几位同学写的和我们书上的习作例文的作者有点像,除了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还写了什么呢? 出示习作例文一《我家的小狗》 2.指生读课文,把你觉得王子淘气可爱的地方画出来。 3.交流: 生:和火车赛跑的时候很可爱。 生:学认字的时候很淘气。 4.思考: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抓住了“叫”) 板贴:聚焦镜 5.想一想,小狗会在想什么? 板书:加想法用趣事 6.出示《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是怎样来写杨梅的呢?出示课后表格 板书:多角度多方法 师:作者带了什么镜在观察?是广角镜还是望远镜呢? 7.聚焦杨梅外形的语句: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 师:他哪里写得好? 师:你猜作者观察了多久? 板书:长时间 8.学习描写杨梅颜色的语句: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 板书:写变化 板贴:长镜头 课堂环节三:再试身手,尝试练笔 师:打开学习单,再次练笔,可以用上聚焦镜的方法,用趣事加想法的方法,也可以用上广角镜或者长镜头的方法,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写出事物的变化来。 出示要求:1.格式正确,语句通顺;2.选择其中的一面镜,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得更清楚。 生练笔。 师:把自己觉得写得最好的地方和同桌说一说,能够提出意见的小朋友就更棒了。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读,师生共评 在两篇习作例文中,《我家的小狗》通过感受小狗“王子”的淘气可爱来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两个旁批则进一步强化这个认识。《我爱故乡的杨梅》通过对杨梅外形、颜色和味道等特点的梳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周老师带领同学们通过两篇例文学习了新的写作方法:从小狗的两件趣事中学习用“聚焦”的手法描写,再加上自己的想法,使文章更生动。在《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例文中,周老师借助课后表格提炼方法:多角度+多方法。再通过学习描写杨梅外形的语句,教导学生描写细致的观察需要“长时间+写变化”。 另外,由于观察单元“初试身手”和“习作”内容的开放性,学生既可以写不同的观察内容,也可以把“初试身手”的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使它从一个几句话的练写拓展成为一个内容相对完整的习作。 可以看到,在“初试身手”的基础上,学生“习作”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清楚了。这是学生对同一个事物进一步细致观察的成果。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中的成功体验是促使学生继续学习的最重要的动力,要让学生感受到每次留心观察的价值和意义,让他们感受到每次练写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树立他们写的自信。 让学生通过习作,通过习作成功感的体验,进一步感受留心观察的意义和价值,才是本次习作最重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必须站在为学生更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定位习作单元的教学价值,才能让我们的教学绽放更大的光彩。 |
||||
![]() |
摘自《番薯蛋皮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