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
《清明》一诗的教学反思 | ||
---|---|---|
作者:江西省 金美儿 |
一、背诵默写与理解复述相结合(不能简单的机械记忆默写) 理解诗的大意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诗中写了哪些事物? (2)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些事物的? (3)这些事物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4)这些事物联系在一起形成怎样的画面? 复述这首诗可以选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讲述,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这基础上理解背诵,最终才去默写。 二、对诗歌的意境作些探究 (1)这诗写清明前后,天气多雨,雨丝绵绵,又密又细。春雨、行人、问路,牧童指点杏花村等构成春天野外的雨景,这是什么样的意境呢? (2)“断魂”如何理解呢?有作“失意落魄”解。认为清明雨多,细密令人失魂落魄,表达诗人渴望安宁的思想感情。有作“消魂畅快”解。认为“断魂”是游兴的一种反衬,说明行人即使欲断魂也不愿还家。 (3)诗意种种:有“哀伤说”,认为清明遇雨,淋湿衣裳没有什么高兴的,所谓“阴雨连绵烦煞人,扫墓悲痛不欲生。借酒浇愁在何处,杏花村头酒旗昏。”有“扫兴说”,认为清明时节,春游芳草,兴致勃勃,不料遇雨,只得扫兴而归。有“陶醉说”,认为春色翠绿,流连往返,春雨浇人,乐在其中。所谓“春色醉人喜雨淋,销魂散魄不减兴。犹有浓情觅酒家,举杯赏花度清明。” 三、采用求异思维赏析诗歌的意境 第一行:清明时节雨纷纷——春雨入趣(春) 第二行:路上行人欲断魂——游人陶醉(雨) 第三行:借问酒家何处有——探问酒家(探) 第四行:牧童遥指杏花村——胜景赏花(胜) 前两行诗构成“春雨游人断魂图”,后两行构成“杏花春雨放牧图”两副画面合起来组成“烟雨春游图”,淡雅清美,写难写之景于眼前,中心是“春游探胜”。 还可以改写成情景短剧,如: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
![]() |
摘自《金美儿--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清明》教学反思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