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海底世界》说课设计之二 | ||
---|---|---|
作者:姚村中心小学 陆雪娅 |
《海底世界》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8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以介绍海底知识为主的科普类文章,主要介绍了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这篇文章可以分两段: 第一段(1—2):主要介绍海底的奇异景色; 第二段(3—5):主要介绍海底丰富的物产。 整篇文章共有四个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学会8个生字,读写“是否”等词语,理解“窃窃私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能根据问题的提示理解长句与难句的意思,会背诵第2自然段。 3、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的句式造句。 4、知道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教学目标,我安排了2课时来教学这篇课文: 第一课时:学会“否、窃、汪”3个生字,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具体了解海底奇异的景色,感受海洋的奇特。 第二课时:学会“肌”等5个生字,理解“梭子”等词语的意思。了解海底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秘密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海洋意识。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主要是第一课时,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否、窃、汪”3个生字,理解“波涛澎湃、窃窃私语”的意思; 2、具体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 3、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造句,初步学会背诵第二自然段的相应片段; 4、感受海洋的奇特,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初步唤起海洋意识。 本节课的重点是: 1、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 2、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的句式造句。 (把这两点作为重点的理由是:奇异是第一段的中心词,有利于文章知识的集中与拓展;排比式的句式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排比的好处,还可以积累写作经验,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是能够具体地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 二、说学法: 科普类文章往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比较容易理解。我觉得在这堂课中: “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体现了学生为本,教师是一个组织者的新教学理念;其次,“感情朗读”能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出海底景色的奇异,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形象表演或者声音模仿既是对抽象文字的具体反应,又是培养学生其他能力(比如表演能力)的一个契机。 三、说教法:为了使学生能更清晰而又形象的了解海底的奇异景色,除了用“朗读品析法”和学生进行交流以外,我还较多地应用了电化教学,如:利用投影片展示海底的景色,用音乐感染学生,用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结合上述,我设计了5部分来完成我的教学:一、放飞想象;二、眼见为实;三、侧耳倾听;四、总结全文;五、作业布置。具体过程如下: 一、放飞想象。 播放一段海浪与海鸟相伴的音乐,引导学生静静聆听,在脑中自由想象。欣赏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听到的大海的样子等。(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帮助教学者了解学生对大海的已有认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机地进入课堂) 二、眼见为实。 播放录像,感受海面的波涛澎湃。 1、联系画面,理解“波涛澎湃”的意思。(形象而直接) 2、设问句激疑:你可知道,大海深处的景色是怎样的吗?海面上虽然波涛澎湃,海底却是一片宁静。若不相信,就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海底宁静的原因。(这样自然地就带领学生进入了课本)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海底:宁静 3、请生再读一读课文,可以探讨,看看海底还是怎样的? 在给予一定时间讨论的基础上,集体交流,同时板书:黑暗。 录像展示,进一步感受海底的黑暗,然后由录像作为引线,使学生认识海洋中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对于深水鱼,学生是相当陌生的,录像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不用过多的解释,学生就了解了,既解决了领悟的难点,又能够记忆深刻) 三、侧耳倾听。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师边说边出示这一句子: 1、认识生字:否,强调它的发音。 2、引导学生认识设问句及其特点:自问自答。并请生说说设问句。 播放一段很轻的声音,请生聆听:听,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 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做做“窃窃私语”的样子。 那么这些声音是怎么样的呢?请生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 1、请一位学生朗读。 2、相互评价一下,读得怎么样。(其实,在评价的过程中,就已经引导学生如何朗读了) 3、出示句子: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1)齐读。 2)分析句子的结构:总分结构。 3)体会运用比喻形式的排比句的好处。(这一部分主要引导学生从读当中去领悟,一是感受声音的形象,二是了解声音的种类多。) 4)认识象声词:嗡嗡、啾啾、汪汪。能模仿再写出3个象声词。 5)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造句。(落实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对于一部分基础稍差的学生,降低难度,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造句。 集体交流,互相评价,独立修改。 6)再读一读,背一背这一句子。(分散背诵难点) 4、除了这些声音以外,海底的动物还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自由继续朗读课文。 5、设疑:海底不是宁静的吗?为什么又要描写这么多的声音呢?引导学生理解:宁静不是死寂,能够听到这么小的声音,更能体现出海底的宁静。 6、请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学有余力的可以试背诵。 四、总结全文: 海底的世界是黑暗的,又是光亮的,海底的世界是宁静的,又是热闹的。海底是奇异的,还是丰富的。(板书) 请你自学课文3—5自然段,了解海底是丰富的原因。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3、4 2、自学3—5自然段。 六、板书: 海底:宁静——热闹 ——景色奇异 黑暗——光亮 此板书的设计在于:重点突出,对比鲜明,结构清晰。 我的整个过程设计,不仅让学生从文字中去感受海底的奇异景色,更通过直观的录像去感知,初步唤起了学生的海洋意识。 |
||||
![]() |
摘自《安吉姚村小学》网站 | |||
上一篇 | 《海底世界》说课设计之一 | ||
下一篇 | 《海底世界》说课设计之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