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火烧云》中“了”的使用 | ||
---|---|---|
作者:江苏省吴县市车坊镇前荡小学 陆林金 |
“了”这一很平常的词,经作者巧妙运用,就有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一、有助于突出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如写火烧云变成“马”时的情景: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长了?,一条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 这里用在句末的五个“了”,从马的体态、各个部位及可见性等方面,表示这云出现了新情况。原来是怎样的,人们能很自然地推想,现在是怎样的,人们又能清楚地看到,这样就表现了火烧云在一刹那间变化的过程。同时,这个“了”还说明了变化的“度”。“马大起来”可以是才开始“大”,加上一个“了”,点明此时已经变得够大了;“马腿伸开”,可以是略微伸开,也可以是半伸半开,加上一个“了”,告诉我们已经完全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若无这个“了”,那不几乎不能表示马脖子有所变化。 二、有助于表达惊奇、欢快的思想感情。 如写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为成红的了?。红公鸡 变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这里作者挑选了几样自己感到最引人注目、最有趣的东西来写,说明霞光给大地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层美丽的色彩。由于用了“了”,这些句子便不是呆滞的描绘,而是给读者创设了一个很大的艺术想象空间。让人们仿佛看到,一群孩子愉快雀跃,大声惊呼,竞相指点:看呀,“火烧云上来了”;咦,“大白狗变成红的了”;啊,“红公鸡变成金的了”;哈,“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细细品味,那一惊喜、欢庆的思想感情,从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来。如把这几个“了”去掉,虽于表现内容无碍,但句中蕴含的那种惊奇、喜悦、欢快的感情,也会随之而消失,令人读后感到乏味得很。 |
||||
![]() |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网站 | |||
上一篇 | “烧”字用得妙 | ||
下一篇 | 色彩绚丽的火烧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