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漏》教学反思之三 | ||
---|---|---|
作者:安阳市文明大道小学 徐艳玲 |
本篇课文是统编教材三下中篇幅最长的一篇,面对篇幅如此之长的课文,我紧扣文本“民间故事”的体裁特点,抓住传统文化的根和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切地渗透文化,让文化充盈于课堂之中,行走于师生之间。 追本溯源探字理,渗透汉字文化。 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意合性的文化,呈现一种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很多汉字都极具画面感,图画因素可谓是俯拾皆是。我充分关注并挖掘文字中所蕴含的这种“图画因素”,实现“字”“画”的转换,引导学生看“画”想“字”,看“字”想“画”,让汉字的学习变得无比快乐和轻松。结合汉字的起源,开掘每一个汉字背后的故事,提高识字的巩固率,减少汉字的错误率。了解“漏”、“贼”字的字理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字义,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 图文并茂理脉络,彰显民间文化。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回环反复,带着中国民间故事的表达特点。我巧借《漏》的绘本资源,利用可视化的思维导图梳理人物关系、为绘本配上文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背景,奠定民间故事的阅读氛围。从文字中说有趣到绘本图片中发现有趣,调动学生多感官学习,为学生有声有色地复述故事做准备。 3.注重复述故事方法的指导 本课学习的核心目标是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读懂示意图是复述故事的基础。教材使用了“图示”支架,因此我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了解地点的变化就是故事发展的顺序。梳理好顺序,就能理清故事的脉络。通过观察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先将课文讲薄,然后提取关键信息再将课文读厚,捕捉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通过多种形式地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故事语言的基本表达特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为生动细致地复述故事做准备。最终实现一课一得——学会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4.引导学生发现故事情节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复述故事 学生复述故事时,很多时候依靠记忆,而这篇课文内容很长,复述的难度很高,因此注定依靠记忆复述的效果很差。这个故事的情节推演,有着显见的规律:老虎做什么,贼就做什么。所以,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复述故事就可以化难为易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先进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
||||
![]() |
摘自《安阳市网络教研平台》网站 | |||
上一篇 | 《漏》教学反思之二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