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六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佚名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关键句在句子中作用,如何把关键句改成段落大意。
  2.词句段运用,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并能提出问题,仿照例句写观察到的;认识对调和移动符号,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片段。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滁州西涧》,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滁州西涧》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关键句,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难点】
  1.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把自己的观察、思考写下来。
  2借助修改符号修改语言片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何寻找关键句,如何用关键句概括段意呢?
  1.(课件出示)
  “《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这句话,直接写出了第五自然段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有些关键句就是段意。
  2.(课件出示)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把这句话改为“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为什么会不同”就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我知道关键句有时候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是还需要改一改,才能真正符合段意。
  3.(课件出示)
   “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1句话。”
   关键句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如何判断是否是关键句?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关键句位置不固定,位置课前课后。
   预设:主要看看这句话是否与段意有关,有关就是,没有关就不是。
  4.教师小结:关键句有的能够直接概括段意,有的是与段意有关,但是需要改变一下,才能准确概括段意;关键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有时是第一句,有时是最后一句,有时在中间。判断关键句的关键是是否与段意有关。(板书:关键句与段意有关,位置不固定)
  三、词句段运用
  (一)照样子写片段。(课件出示)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板书:学写观察记录)
  2.说一说,小组交流,这次仿写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3.小组代表发言:
   预设:要求我们写一段观察记录。
   预设:要求把观察时的不明白、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
   (板书: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4.思考,并写一段观察记录。(课件出示)
   示例:我用手一碰含羞草的叶子,叶子就马上全部合拢起来,好象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一捏又细又长的茎,整条茎就垂了下来,更多的叶子合拢了,好象不敢见人似的。含羞草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这么不经碰呢?
  (二)修改句子。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回顾上册,我们学习哪些修改符号?
   (有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课件出示)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新的修改符号:对调符号和移动符号。(课件出示)
  (2)下面的这段话,只修改了一部分,看看,还有什么问题,请用修改符号改一改。(课件出示)
  (3)仔细观察修改前后句子,作对比,学习了解修改符号。(板书:修改符号:对调符号移动符号)
   观察一下,这两种种符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对调符号,是调整对调位置颠倒相邻的部分,
   是移动符号,位置颠倒、不相邻部分的调整。
  (4)集体交流,分析句子出现的问题,补充修改病句。
   修改如下:第二句话,用移动符号把“用一根小木棍”移动到“我”的后面。第四句话,再用移动符号把“又”移到“我”后面。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课件出示)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简介:《滁州西涧》是写景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板书:《滁州西涧》)
  4.(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译文: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课件出示)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板书:标有节奏的古诗)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了如何找关键句及关键句在归纳段意的作用,学习了写观察记录,认识了对调和移动符号,并学会用所学修改符号修改片段,学习了古诗《滁州西涧》。
 
 
  [2020-02-18]  摘自《百度文库》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