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七册教材分析  
  从生活作文课程的视角优化习作教学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课例研究
 
作者:佚名
   
 
  重视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统编教材的习作训练系列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编排突出训练目标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横向编排突出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同时,新教材的习作训练呈现为“双线并进,一个补充”的序列形态,也就是纪实作文、想象作文双线并进,以应用文为补充。在教学目标上,统编本教材对习作教学整体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密切注意了阅读课文和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等其他项目的有机联系、融合推进。在教学内容上,从“写话”到“习作”不仅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有清晰的学习程序和方法指导,同时特别强调学生联系生活、关注生活、描写生活。以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例,八个单元的习作中有六单元中都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观察日记、记一次游戏、我的心儿怦怦跳……习作单元更是以“生活万花筒”为内容,让学生在真情表达中去感受生活的多彩性。
  的确,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因为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是学生表达、交流心声的需要,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应该而且必须是生活化的,就是让学生的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教材、学校向家庭、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下面,我就以统编本四年级上册为例,谈谈教师如何从生活作文课程的视角去优化习作教学。

  一、热爱生活培养作文生活化理念

  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师首先要热爱生活,培养学生作文生活化的理念。当教师能从日常生活汲取快乐的因子、发掘生活的意义,把自己的生活调适到最佳状态时,我们的心才会明亮起来,我们的眼神才会柔和起来。教师怀着这种心态走进作文课堂,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就会和学生在火热的生活中汲取语文教育的营养,从而让生活的美和写作教学之美相互映衬,去颐养学生和谐的人格。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的事物每天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你有没有留意过?今天的习作就是写一篇观察日记。”这是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当时正是金秋十月,桂花正在盛开,校园里到处弥漫着桂花的清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我就特别喜欢唇齿留香的桂花,还拍了许多桂花的图片!这不正是应景的观察描写对象吗?于是我把这些图片放给学生欣赏,让学生进行连续观察,每天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收获,第二天进行交流:
  “我看见校园里的桂花树有三四米高,大约碗口般粗,十分笔直,像一根长长的褐色柱子。它们的树枝又多又密,仔细打量就像伞的支架一样。”
  “桂花树的叶子都是椭圆形的!它们的边沿长着许多小齿,看起来挺锋利,我一摸,却是软的。”
  “我发现桂花的颜色多种多样,有金黄的,有橙红的,还有雪白的………我最喜欢金黄色的桂花,就好像我爱吃的爆米花!”
  “我观察桂花只有四片花瓣,花儿好似一个个金黄的小米,又仿佛像调皮的星星眨着眼,还如同闪闪发光的金子……桂花的香气只靠那小小的花蕊散发出来,却十分浓郁,弥漫在整个校园,令我神清气爽!”……
  就这样,学生经过一段对桂花的观察和记录,不仅写起习作《美丽的桂花》得心应手,而且更爱自己学习生活的校园了!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也会和他们一起关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并用一段段文字记下每一次成长的足迹:校园合唱节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共同迎接祖国70周年的华诞;为期两周的游泳普训中,我叮嘱他们认真听从教练的教导,坚持练好憋气、打腿这些基本功,学会游泳。碧绿的泳池里不时传来我们师生的欢声笑语……

  二、源自生活搭建作文生活化阶梯

  统编教材从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教材中都编排了一个独立的习作单元。这些习作单元自成体系,每个习作单元的课文分为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习作例文则选取贴近儿童生活的课文,便于学生仿写。其间,“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为学生搭建台阶,使学生在充分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练习。这样的“习作单元”编排体现出鲜明的“读写结合”特征——“阅读介入写作,指向写作目标,即以读促写,学会写作本领,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更好地吸取知识”。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心训练点是“把一件事写清楚”。围绕着这个中心,编者安排了精读课文《麻雀》《爬天都峰》,习作例文《小木船》《杏儿熟了》,文中的故事都来源于美好的生活。下面以这个“习作单元”为例,具体剖析如何搭建一个阶梯型的“生活化训练序列”。
  第一步:铺垫训练。叶黎明教授在她的《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中讲道:“练习是促成读写结合的关键,练习是从阅读到写作、从阅读到听说、从阅读到生活、从阅读到其他学科、从阅读通向无限可能性的桥梁。”铺垫训练与“精读课文”内容紧密相关,属于阅读教学的效果检测的环节,也为下面写作训练所需要的写作知识提供一个基础性铺垫。比如《麻雀》这篇课文的第一个课后思考题是“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同样《爬天都峰》的第一题是让学生想一想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再观每篇课文的第二个思考题,都是针对是怎么把其中一部分内容写清楚的,那么“写清楚”的第二层次就是“把重要的内容写清楚”。一个语文要素在内容编排过程中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这样的铺垫,是指向“写作”的阅读导航,也是阅读向写作迈开的关键步伐。
  第二步:多元训练。这个习作单元语文要素要求学生写清楚的第一层次就是要有一定的顺序。而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两篇习作例文,在事情的表达顺序的引导上是不一样的。这样多元的安排能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作品也能呈现丰富性。比如《麻雀》这篇课文可以看到,其顺序就是起因、经过、结果。但是《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其实是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写的。《杏儿熟了》是按打杏子的前后表达内容的。《小木船》是围绕木船,叙写了“吵架”和“和好”两个过程。虽然只有四篇课文,呈现的形式不多,但是这样有意识的编排,明显是在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自己有更多的选择,不是只拘泥于起因、经过、结果的表达,在表述中可以不拘一格。
  第三步:活化训练。“习作例文”在“习作单元”中一直保持两篇,为什么不是一篇?这本身就具有探讨价值。细细研读编者所选用的这两篇“习作例文”,无论是写作内容还是言语结构都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以提示语为例,《杏儿熟了》的开头部分的旁批中提示:开头通过“说杏”“数杏”,介绍了杏好,杏多。这样提示,表达出不是写事情的时候都必须直接从事情切入,还可以围绕文章的主要事物进行简略表达。在《小木船》中开头的两次旁批有更明确的提示,一次强调了围绕的事物,一次强调了可以简单介绍。而课后的思考题:“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课文只用了“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加以交代,则强调了不重要的事完全可以带过不写。这样对文章内容主次的明确指向,能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重要性,并试着在习作中实践这种方法。
  写作知识经过这样的“活化”训练,才能自觉迁移,学生才能带得走、记得牢、用得上。由此可见,在这个训练环节,“习作例文”与“精读课文”所采用的“阅读分析”无论在教学策略还是教学时间上,都应当有所侧重:“精读课文”阅读与写作同时兼顾,而“习作例文”完全指向写作,服务写作;“精读课文”在教学中需要言语内容和言语方式兼顾,经历一般阅读教学应有的环节,而“习作例文”则直指言语方式,探索写作知识在阅读文本存在的具体形态。
  第四步:分层训练。“习作单元”中的“习作”板块,教材的字里行间清晰地透显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的指导思想。在以“生活万花筒”为题的“习作单元”习作板块中,向学生推荐了《捉蚊趣事》《我的烦心事》《她收到了礼物》《教室里的风波》……这些选题。教科书上提供的这些题目不是一定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这些题目习作,我认为教材提供的支架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应该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试着跳一跳,根据自己的能力联系生活,想一想自己要写的事情可以通过什么顺序写清楚,并且要求学生仿照课堂上思维导图的形式自己设计导图。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进行设计,提供不同叙写顺序的导图,拓宽这些学生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次构思与修改,完善自己的思路。而针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引导他们回想脑海中的生活点滴,再复习《麻雀》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交流平台中的第一个交流观点、习作例文《杏儿熟了》的旁批,提示学生把事情写清楚可以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再借助提供的题目联系生活,根据表格构思作文。在学生填写完之后,进行交流、评价,指导,并充分肯定,激发表达的积极性。这样,在单元充分的铺垫之后的表达,全面考虑学情,能力相对弱的学生,也能构思出叙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从常规到拓展,遵循教材的编排,再超越教材的编排,其实是遵循孩子的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兼顾不同言语个性和生活经历的学生,调动各种生活资源,让他们都能顺利找到自己的言语对象,都能自如地施展自己的言语个性。

  三、留心生活积累作文生活化素材

  在生活中,永远会有新奇的事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由此,教师在组织语文写作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入手,抓住点滴灵感,自然会从“小”中窥见与众不同的内容,从而在生活的感知下建立大量的感性材料,借助量变来实现质变。
  统编版教材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需要,在读写结合形式上多种多样,如课文后安排“小练笔”,设计比较灵活,联系结合的方式丰富多样,实现了读和写的相互促进。四年级上册就在课文后安排了三次“小练笔”:一次是与课文内容有关,仿照课文《走月亮》第六自然段写一写自己记忆中的月下情景;一次是选一种植物观察一段时间,记录它的变化,学习《爬山虎的脚》的表达方法;一次是学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写一写“你为什么读书?”教学中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意愿,联系生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小练笔”训练,以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国庆节快到了,我在作业中布置了这样的“小练笔”:观看国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庆典,写下自己的体会。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国庆节那天,我在家里观看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庆典。当我看到军人叔叔在阅兵场上的飒爽英姿,看到一辆辆装甲车呼啸而过,看到一架架飞机在祖国的蓝天上自由翱翔……我真为祖国妈妈七十年变化之快而感到自豪!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洁白的和平鸽。,被选中参加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庆典成了在天安门广场放飞的七万只和平鸽之一。经过了主人不断地训练和磨砺,十月一日的清晨我和许许多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和平鸽一起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等候。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看见这里简直成了欢乐的海洋:海陆空三军喊着口号,依次从我们眼前走过。整齐的步伐声震耳欲聋,威武的军姿令我肃然起敬。五彩的花车在缓缓前行,各行各业的人们在欢笑着,舞蹈着,《我和我的祖国》悦耳的旋律在耳畔回荡,我还看见习近平爷爷一直面带微笑向人们挥手致意。终于到了最后放飞和平鸽的环节,我们七万只盒子和数以万计的彩色汽球争先恐后地飞上了蓝天,自由翱翔。那一刻,天安门广场成了最美丽的地方,欢呼声响彻云霄。我盘旋在广场上空,久久不愿离开。”
  著名作家茅盾说:“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所以,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留心生活入手,及时记录生活和学习中的见闻,并发表自己的感想,从而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四、回归生活注重作文生活化设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习作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运用这个单元的习作方法,完成习作任务。统编教材的习作练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互相联系的。所以,语文教师要关注写作过程指导,有整体意识,在教学时精心设计出有效的习作方法指导,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各种类型的习作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内容就是应用文——写信。由于语文本体与生俱来的应用性和交际性,决定了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有一些被广泛使用并具有某些惯用格式的实用性文章,所以统编教材每一册都选编了一些应用文体要求学生练习掌握。虽说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以文字为依托的书信已经鲜有人用了,但依然有许多人在传承这种传统文化,喜欢通过它来表达真情、倾吐心声。为此,我分成四个板块进行了设计:
  第一板块:了解书信历史传承“信”文化
  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出示了一组中国人对“信”称呼的词语和古诗,讲述中国书信的历史变迁,并播放《见字如面》节目里科幻作家刘慈欣写给女儿的信。旨在让学生知道中国的书信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书信曾经是古代人们和远方的亲人朋友互通消息、交流情感的主要方式,从中感受到“书信”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播放作家刘慈欣写给女儿关于未来的一封信,更让学生们意识到书信做为现代社会里一种重要的联络手段,依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第二板块:掌握书信内容牢记“信”格式
  写好一封信,首先要明确的是书信格式。格式就是写信的“规矩”,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我在这个环节的设计里采用了出示书信范文、读《写信歌》、修改病文、画信封等多种练习,扎实训练,灵活运用,使学生充分地掌握写在信纸和信封上这两个部分的规范格式,落实应用文写作的重点。
  第三板块:落笔书写信件讲评“信”内容
  我先向学生出示了习作要求:(1)写一封信,把自己想对他(她)说的心里话表达出来;(2)书信的格式要正确,语言得体,书写端正;(3)写好信封,并寄给他(她),然后播放了一封这学期刚刚转走的小钦同学的来信,接着学生完成《给小钦同学的一封信》。我告诉他们信的内容可长可短,但一定写真事、表真情。学生完成后当堂展示,师生评价后再修改。我还向学生们提供了收信人小钦的邮编和地址,要求他们回家写好信封并寄给小钦。
  第四板块:鼓励与信交友阅读“信”书籍
  学生齐读诗歌《信》后,我向学生们推荐课外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学生们在三年级就学过了这首诗人金波的小诗《信》。我让学生重读这首小诗,奇妙的想象,儿童化的语言,直白的情感,唤醒了学生们的美好回忆,使他们明白写信可以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课后作业我向学生推荐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书中讲述的是有一位小男孩名叫鲍雷伊,非常喜欢作家汉修先生的作品。他从二年级就开始给汉修先生写信,倾诉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感受,一直写到六年级。通过写信,他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勇敢地面对生活,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入围奖,更坚定了长大成为一名作家的决心……就这样,我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有趣的阅读中认识到写信就是一种自然的倾吐,是一种心灵的回归,一种生活的感悟,从而拓宽了学生习作练习的广度。
  生活化作文的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教师基于学生学情的习作设计,加强课堂指导,而不是硬性要求学生写多少字,用多长时间完成,一定要有深刻意义,结尾一定要升华主题等。教师让学生回归真实的生活,说真话,抒真情,自由表达,让所有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有所提高,并最终达到写出优秀作文的目的。
  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认为:“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再教给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方法。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是在既有框架内体例优化,进步在于眼里有孩子,过程有指导,写作有对象。教师们只需怀抱责任心,包容和欣赏孩子的每一个触角,多阅读,多质疑,定能对孩子的阅读与写作有所助力。”作为一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要用好统编教材,可以从作文课程的视角系统研究统编本教材,以有效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课例研究,就是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尽量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事物,给学生充分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写自己之见,抒自然之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彰显。
 
 
  [2020-09-14]  摘自《安庆市石化二小王海燕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内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