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纪实 |
||
---|---|---|
作者:佚名 |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自古以来被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那么,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到处都有举世瞩目、闻名遐迩的像钱塘江大潮这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是不是应该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呢?生:(是) 师:好,那么请大家带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回忆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观潮的?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课文? 生:骄傲和自豪。 师:回忆什么问题? 生: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大家读得非常棒,那么现在回答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 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文章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退后顺序来写观潮的。 师:那么大家互相讨论一下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 生甲:我喜欢潮来前的部分。 生乙:我喜欢潮来时的部分。 生丙:我喜欢潮退后的部分。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当然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看法,其实老师很喜欢潮来前的这一部分,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朗读潮来前的部分,然后回答你在这一部分中知道了什么?反复读几遍,然后认真思考。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好,现在我看看大家都知道了什么。 生甲:我知道了农历的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生乙:我知道了作者就是这一天来观潮的。 生丙:我知道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生丁:我知道了观潮的这一天人非常多 师问:你怎么知道人多的,从哪看出来的? 生丁:我从人山人海两个字看出来的。 生1:我知道了钱塘江很美。 师问:你从哪看出美的。 生1: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师:真的很很美,谁能有感情地读一下,把美感读出来? (指名学生读) 生2:我还知道了人们都盼着看到大潮。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因为课文中写着“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师:的确是,那谁能把当时人们的心情读出来呢? (指名学生读) 师:读得真好,那么现在假如这边是东,我们可以做一做动作,表明当时心情。 学生边做动作边读。 师:要是你在人群中你急不急?想不想看这天下奇观?好老师就领你们去看看。大家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你特别喜欢的句子。可以画一画。 (学生读,教师巡视) 师:现在大家读一下你最喜欢的句子。 生1:“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沸腾的场面是什么样子呢?大家一起喊:“潮来了。” 生表演。 师:这句话中的哪个词非常好 生:“水天相接和沸腾” 师:本段中还有哪个词也表现了沸腾的场面的? 生:人声鼎沸。 生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 师:闷雷的声音响不响? 生:不响 师:说什么像闷雷滚动呢? 生:潮水来时隆隆的响声。 师:哪词用得好 生: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人声鼎沸。 师:这时你看到潮水了吗?江面发生变化了吗? 生:没有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从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什么变化。 师:紧接着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条白线, 师:这一段给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潮水来时声音大。(板书:声) 生齐读每三自然段。 生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 生:因为它把潮水比做了白色城墙。 师:从这一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浪的颜色是白色的,而且非常高 师:从哪看出的。 生:众白浪和白色城墙看出颜色,从两丈多高看出高。 师:那是再近一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么那条白线是一下子就变成城墙了吗? 生:不是,是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生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面来;” 做练习:课文填空,并说说这样写好在那儿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浩浩荡荡地();那声音如同(),好像()。(填空、朗读背诵,“犹如”换词练习) 师:好在哪? 生:因为用了比喻句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浪潮越来越近比作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生:“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声音非常大, 师:从哪个词看出的? 生: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那这一段作者又是从哪方面介绍大潮的呢? 生:形(板书) 师:在潮来时这一部分中,大家想一想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从远到近。 师:大家都知道潮来之时,声势浩大,那潮过之后呢?大家齐读最后一段,也就是潮退后。 (生齐读)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潮头过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依旧风号浪吼,好久才平静。 师:哪个词用得比较好? 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师:还知道了什么? 生:潮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 师:学了这篇课文,钱塘江大潮的景象给你的感觉谁能形容一下? 生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板书:雄伟壮丽) 好课后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 |
摘自《liuxiaoming512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观潮》教学实录之二 | |||
下一篇 |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