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七册麻雀教学实录  
  《麻雀》教学实录之一  
作者:佚名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麻雀》这篇课文,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
  师:麻雀是大家常见的一种普通的鸟儿。可就在这普普通通的鸟儿身上,有一天却发生了一个极不寻常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深深地打动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心,他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内容。(出示屠格涅夫图片及介绍)这就是屠格涅夫,读过他的文章么?
  生:(不好意思地)没有。
  师:不要紧,相信学习了他写的这篇课文以后,你会喜欢上他的作品的。他一生创作丰富,著有六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他还是位杰出的诗人和戏剧作家。被誉为“十九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那么,在这一只小小的麻雀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连这么伟大的作家都被打动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老师发给你的教材。昨天都读书了是么?
  生:(大声地)读了!
  师:每当拿到一篇文章,老师也是迫不及待地去读一读,读完之后也总能有点滴的收获。比如说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了解了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读懂了哪句话或哪段文字等,而且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那你想不想再读课文?
  生:(情绪高涨地)想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自由地朗读课文,整理一下自己的读书所得,把自己新的发现和疑惑随时标一标记一记,同时在读到使自己心中一动的句子的时候,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一会儿交流。开始吧。
  生:(读,画,写。师巡视参与)
  师:读完了?好,谁愿意把自己的读书所得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老师,我读懂了摇撼是什么意思。
  师:哦,你说一说。
  生:摇撼是猛烈摇动的意思。
  师:文中哪句话用到了这个词?
  生: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
  师:(出示句子)摇是什么意思?撼呢?所以摇撼在这里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摇动得很猛烈。
  师:老师知道你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很好。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读出了风猛、大)
  师:文中还有几个生字组成的词语你都会读了么?(出示)
  生:(指读,齐读)
  师:不错,声音洪亮,字音准确。(指词)那危险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安全
  师:谁理解了安然的意思?
  生:安安稳稳的样子。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查字典
  师:哦,其实啊,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比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请教别人,查资料等都是有效的途径。谁来接着交流?这个女生
  生: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猎人打猎回来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鸟,想吃它。老麻雀看见了象一块石头似的飞下来,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它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小麻雀,最后把猎狗下退了,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师:呵,你都快把课文内容复述出来了。课前读了几遍课文?
  生:六七遍吧。
  师: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刚才她说的时候大家注意听了么,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角色?
  生:四个,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师:猎狗想干什么?
  生:吃小麻雀(师板书:吃)
  师:老麻雀呢?
  生:要救小麻雀(师板书:救)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唤回了猎狗(师板书:唤)
  师:你根据文中的角色了解了它们之间发生的事,很好!谁能看着板书再来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请你来
  生:故事主要写了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在要吃掉它的时候,老麻雀奋不顾身地飞下来救小麻雀,猎狗被吓楞了,我也被感动了,带着猎狗走开了。
  师:你很完整简练地把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了不起!其实故事的发生总有它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先来看一下,故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
  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出示)现在你可以一心二用了,一个心思读,,一个心思
  想(指屏幕)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哎,别忘了用笔标一标。
  生:(读,画。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谈一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生: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刚出生不久
  师:哦,你是抓住了外形描写来理解的,不错!谁还有补充?
  生:这还是一只非常弱小的小麻雀,因为它刚出生不久还不会飞,只能拍打着翅膀。
  师:你是从它的动作上来体会的,一个刚字说明了什么?
  生:非常小,很柔弱。
  师:想象着小麻雀的样子和当时的处境,再读一读这段话,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感受。
  生:这还是一只可怜的小麻雀。因为它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师: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
  生:毫无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师:是啊,它飞又(生接:飞不起来)跑又(生接:跑不快)现在你体会到小麻雀那无可奈何的处境了么?
  生:体会到了,这真是一只无助的、急需救援的小麻雀!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这就是一只弱小的、可怜的、急需救助的小麻雀!谁能带着这种理解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感情读)
  师:从你的读里我听出了小麻雀的可怜和你对它的同情。谁还想读?
  生:(焦急地语气读)
  师:从你焦急的语气里我感受到了小麻雀的急需救助!看着大家都跃跃欲试,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就是这只可怜的、无助的小麻雀,被我的猎狗发现了。(出示猎狗图片)你对猎狗有什么印象?
  生:猎狗大大的,很凶猛。
  生:猎狗体格健壮,行动敏捷。
  生:猎狗是猎人专门训练用来打猎的狗。
  师:对,就是这样一只体格健壮、行动敏捷、异常凶猛的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已经张开大嘴,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同学们,此时此刻,小麻雀的处境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
  生:千钧一发
  生:命悬一线
  生:火烧眉毛
  生:危在旦夕
  师:是啊!小麻雀眼看就要被吃掉了。可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谁出现了?
  生:老麻雀
  师:它要干什么?
  生:救小麻雀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看一看老麻雀是怎么救自己的幼儿的。
  生:(读,画)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它要拯救自己的幼儿。
  师:赵老师听出来了,这句话你是饱含着深情来读的,能谈谈为什么么?
  生:我感觉用自己的身躯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救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时候它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了,真是太伟大了!
  师:哎呀,你不光读得好,说得更好!我看大家都被你的话语感染了,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深情地齐读,)
  师:那老麻雀是怎样用自己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的,它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深入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
  生:(读,画、品)
  师:(巡视指导并提示画出来的同学可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嗯,我看好多同学都把已经画出来了,谁来说一说,当小麻雀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老麻雀是怎样用自己的身躯拯救自己幼儿的?
  生: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象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师:(出示此句)我想问一下,像一块石头似的说明了什么?
  生:非常快
  生:非常急
  师:那它为什么这么快这么急呢?
  生:因为它再不飞下来它的幼儿就被猎狗吃掉了。
  生:它非常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当时连想也没想就飞下来了。
  师:毫不犹豫!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突然——
  师:停。我觉得这个词读得不够味。你想,老麻雀飞下来猎狗想到了么?
  生:没有
  师:作为猎人的我呢?
  生:也没有
  师:好,再读!
  生:(语气急促的读)
  师:好,你体会到了老麻雀的那种急切的心情。谁还想读?
  生:(读)
  师:你也理解了老麻雀那种急切、毫不犹豫的心情。带着这种理解,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话。
  生:(感情齐读)
  师:好,还有哪些句子是写老麻雀是用自己身躯救小麻雀的?
  生:它扎煞……尖叫着
  师:扎煞是什么意思?
  生:竖起来
  师:原来的羽毛是比较顺滑的,现在,看老师的手势,是到紧急情况,它就扎煞起来。(出示句子)原文中曾经用过蓬起,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一下,看用哪个词更好一些为什么?
  生:用扎煞好,因为蓬起是蓬松起来,而扎煞是一根根竖起来。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用扎煞更能说明老麻雀的绝望。
  师:那绝望是什么意思?
  生:毫无希望。
  师:也就是说老麻雀明知道自己飞下来也是毫无希望的对吧?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它明知道自己飞下来也就不了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还要飞下来?
  师:对呀,你说说吧
  生:老麻雀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宁愿自己替它死
  师:宁愿自己死,也要救孩子,用一个词来形容,你说
  生:奋不顾身!
  生:舍身为子!
  师:对啊,眼看着自己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谁又能无动于衷呢?!所以作者说(出示句子)
  生:(接读)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还有那些句子是描写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拯救小麻雀的?
  生: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师:你能把它当时的紧张劲读出来么?
  生:(读)
  师:由一开始的尖叫到现在的嘶哑,这只老麻雀啊,实在已经害怕、疲惫已极!可是它退缩了么?
  生:没有!
  师:他怎么做的?
  生:(齐答)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师:这只小小的麻雀竟然要与这么庞大凶猛的猎狗进行搏斗,它这是在干什么?
  生:送命
  师:它明知送命,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生:老麻雀心里只有自己的孩子,根本顾不上自己了,
  师:这就是——
  生:奋不顾身
  师:所以当看到自己的孩子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它又怎么能——(出示句子)
  生:(接读)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渲染、引读)同学们,就是这只老麻雀,眼看着猎狗就要吃掉自己幼儿的时候,它突然从一棵树上——像什么似的?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怎么样尖叫着?它用自己的身躯——想干什么?可是因为紧张,它的声音都——然而它仍旧——和猎狗相比,自己是多么的弱小啊!可是它——(指大屏幕)
  生;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读到这里,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生:这种强大的力量就是指爱的力量。
  生:我补充,就像刚才说的,看到自己的孩子生命危在旦夕,老麻雀不能只顾自己的安危,拼死也要救小麻雀。
  生:正是因为对自己孩子的强大的爱,使老麻雀毫不犹豫地飞了下来!
  师:(板书:爱)理解得真好!此时此刻,(出示图片)假如你就是这只老麻雀,面对强大的敌人猎狗,看着身后刚出生不久的幼儿,看着一旁的猎人,你想对其中的谁说点什么?
  生:我想对猎狗说:来吧,我不怕你,大不了一死也不能让你伤害我的孩子!
  师:危机关头,想到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生:我想对小麻雀说:孩子,不要怕,要生一块生,要死一块死
  师:安慰小麻雀,同生共死。
  生:猎狗,要吃我孩子,先过我这一关!
  师:看,无论到什么时候,父母都是孩子最忠实的保护伞。
  生:我想对猎人说:猎人,你可怜可怜我们,把你的猎狗带走吧
  师:因为猎狗实在太强大了,只能寄希望于猎人把狗带走。
  生:猎狗啊,要吃你就吃了我吧,我的孩子还小,你就放过它吧!
  师:多么感人的话语啊!此时此刻,在这只弱小的麻雀眼里,没有危险,只有自己的孩子!也正是这种强大的责任感、强大的爱,使它——
  生: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师:这又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就让我们怀着心中那份感动再来回顾一下老麻雀的壮举吧。(放音乐,出示句子,师生合作读)
  师:(接生读的最后一句)正是这种强大的力量强大的爱,把我的猎狗吓楞住了,它慢慢地——
  生:慢慢地向后退
  师:也正是这种强大的力量强大的爱,深深地打动了作为猎人的我的心,我急忙——
  生: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师:(出示句子)正如作者在麻雀原文中写到的那样(师饱含深情地读)读完了课文,读了作者的心声,你现在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我和作者一样,被麻雀的那种爱的力量震撼了。
  生:这只老麻雀实在太伟大了,我心里很佩服!
  生:我很感动!
  师:从你的表情上我已经看出来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心中的那份感动,一起来读一读作者的这段话吧。
  生:(读)
  师:意犹未尽是么?那就再读一遍!
  生:(更深情地齐读)
  师:这篇文章,选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出示书)我们感谢屠格涅夫写了《麻雀》这篇文章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这本书中还有许多文章能够使我们心中受到启迪,课下可以找来阅读一下。下课!

  【反思】
  《麻雀》一文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总之这是一篇情味浓厚的文章。教学这一课时,在学生理清文章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以读体情,以情激情,无论是理解还是朗读,紧紧抓住情字去让学生内化文本内容,再通过入情入境的读来表情。这样,整堂课情味洋溢,语文味充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简评】
  这是一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教学。小学中年级的“语文味”,在继续巩固字词的基础上,侧重于句段的理解和阅读分析,侧重于写作知识的渗透与能力的启蒙性实践。虽然文本是“语文味”的散发源,但是,学习文本并不等于课堂就充满“语文味”,还有一个如何散发、散发的是否充分的问题,这就关涉到了教学设计。只有合适的设计和正确的引导,才是充盈“语文味”的保证。赵老师的教学设计一是切入口对准了文本主题。屠格涅夫受到了弱小生命所体现出来的惊人的勇气的强烈震撼,赵老师在引导学生读这个故事时,紧紧抓住“情”弦,去拨动学生的情思,去感受每个生命的可爱可敬。二是努力凸现文本的表达个性,强化最鲜明的写作特色,不但研究“写了什么”,还引导学生研究“怎么写的”。三是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来落实,抓住了关键性词句,不只在故事情节上打转。总之,这节课的“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拓展文本”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2020-09-14]  摘自《追梦教师袁建国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麻雀》教学实录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