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和鹅》讲述了一个童趣十足的故事:“我”在放学回家途中,被鹅追赶、袭击,吓得惊慌失措,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在他的帮助下,“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及态度。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难点是:课文主要写了作者怕鹅,详细记录了作者放学路上,被鹅追,被鹅啄、拖的狼狈,最后被金奎叔救这件事,那题目为什么是“牛和鹅”?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和结尾去写牛?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和突破。“阅读本身就是学生在大脑中进行价值建构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对文本先行理解的作用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作用,完全可以精心组织交流讨论来突破这些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牛和鹅》时,引导学生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对比阅读开头和结尾,做批注,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也不害怕,拍它、摸它、用树枝触它的屁股、扳牛角。我们看到鹅,要躲开。
生:我读懂了,最后,我不再怕鹅,也不再欺负牛。
师:作者前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生:因为“我”在放学路上被鹅欺负,后来金奎叔救了“我”,让“我”懂得了鹅看我们比它小,实在我们比它强。
生:金奎叔让“我”懂得了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可欺负我们不行,我们得抓住他的弱点制服他。而对善良的、弱小的,也不能欺负。
有些地方乍看很难理解,找到突破口,巧妙设计,就很容易达成目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交流完全从文本出发,讲得有理有据,说得头头是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