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陀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
---|---|---|
作者:佚名 |
《陀螺》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本文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钉、彻”等生字,会写“否、旋、况”等生字,理解“否则、旋转、奋力、摇头晃脑、不动声色”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学会用批注的方法品读抒情语句、议论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不同的批注法积累语言,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 (2)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3.情感与价值:学习赏析文章的语言,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语句、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情感、含义、修辞手法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齐读新词,巩固基础: 否则 旋转 旋床 况且 士兵 仍然 尤其 恨不得 帅气 预料 溃败 品尝 由衷 自豪 冰尜儿 丑小鸭 2、指名读,理解意思: 毫无怨言 一战即败 得心应手 一显身手 不伦不类 不动声色 圆头圆脑 顽强得出奇 3、生浏览课文,梳理脉络:说陀螺→做陀螺→得陀螺→赛陀螺→悟陀螺? 二、研读课文,学会标注 1、读句子,说说家乡的陀螺。 (1)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 (2)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开裂。无论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都不会裂开,能毫无怨言地让你抽打,在冰面上旋转、舞蹈。 2、轻声读课文第7—10自然段,找出描写“我”的陀螺样子的词句,圈一圈,画一画,做上标注。 (1)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出来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床上旋出来的,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 (2)的确,在各色帅气的陀螺面前,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不平,该尖的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 (3)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 (4)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 3、自由读4——12自然段,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做上标注,写写体会。 (1)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2)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3)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4)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5)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4、生讨论回答,师板书曲线图:懊恼、期盼、兴奋、沮丧、欢乐自豪 5、师出示格言: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拓展,情感升华 1、总结全文:《陀螺》一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候自己的一个其貌不扬的小陀螺战胜了一个大陀螺的趣事,从而得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深刻道理。 2、师:本文写的是作者小学时的一段经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 这些文字”,想一想,作者难以忘怀的除了陀螺,还有什么?(作者念念不忘的是天真单纯的童趣,是快乐成长的感悟。) 3、介绍作者高洪波,齐读诗歌《我想》。 4、小练笔: 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仿照诗歌《我想》,试着写写自己童年的一种玩具,发挥想象,写出童年的情趣,写出童年的欢乐。 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1、完成小练笔《我想》 2、阅读散文集《悄悄话》,并作批注。 五、板书设计: 20、陀螺 说→做→得→赛→悟 (懊恼、期盼、兴奋、沮丧、欢乐) |
||||
![]() |
摘自《安庆市石化二小王海燕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陀螺》教学设计之一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