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七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佚名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熟读并学会运用“志存高远”等词语。
  3.体会反问句强烈的语气并学会写反问句。
  4.熟读并背诵古诗《别董大》。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熟读并学会运用“志存高远”等词语;背诵古诗《别董大》。
  教学难点:体会反问句强烈的语气,引导学生写反问句。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几句话。
  2、指名学生读句子。
  3、从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
  4、学生总结反馈,老师补充。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课题扩充法。
  ②要素串联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③段意合并法。
  二、语句段运用
  1、出示词语: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2、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词语。
  3、指名学生读词语。
  4、理解词语意思。(可借助工具书)
  5、理解了词语的意思,那这些词语一般都是形容哪些人的呢?
  6、生交流反馈。
   如:有志向的人,正直的人,坚强勇敢的人,爱国的人……
  7、多媒体出示课本P105-106的两组例句。
  (一)①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
     ②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是我们中国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去呢?”
  (二)①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②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8、分别请四个学生读四个句子。
  9、同学们观察两组例句的第一句与第二句有什么不一样。
  10、生反馈:两组例句的第一句都是反问句,第二句都是陈述句。
  11、回忆刚刚四位同学的朗读,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
  12、指名学生回答,老师再加以补充。
   两组例句的第一句的语气表达的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而第二句的语气就比较平淡。
  13、再请四位学生带着这种语气读句子。
  14、出示两种情境,学生小组内自由练习说话。
  15、全班交流反馈,老师及时给予评价。
  三、日积月累
  1.生自由读古诗,看谁读得最正确。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听音频,正字音。
  3.指名读。
  4.全班齐读。
  5.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
  6.边读古诗边理解古诗大意。
  7.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8.你还能说出其它的送别诗吗?
  9.背诵古诗。
 
 
  [2020-09-17]  摘自《百度文库》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