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之三 | ||
---|---|---|
作者:汉滨区铁路小学 李丽娟 |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及其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 2.对比阅读多首送别诗,了解送别的意象,体会送别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想象画面,感知送别诗中的景物。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了解送别的意象,把握送别诗的特点,感受送别诗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诵读想象,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古诗导入,感知意象。 1.看人名,猜古诗。 汪伦——《赠汪伦》,孟浩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谈发现:看看古诗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古诗呢?(送别诗) 3.指名学生朗读这两首古诗,提示读诗要有节奏、有韵律。 4.发现共同点:这两首诗在表达情意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用水来表达深厚友情的。) 师: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下面我们来再回顾一首送别诗。 板块二:回顾旧知,体会意象。 (一)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出示《送元二使安西》(指导学生读准题目) 2.指导朗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二)朗读想象,体会意象。 1.出示前两句——清新浓绿的景。 师:前两句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的景色?(渭城一家客栈,早晨)早晨王维看到了什么?(雨、柳)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送别时的景色?(生谈感受,朗读诗句。) 2.出示后两句——依依不舍的情。 师:什么是“更尽”?(一杯又一杯)这每一杯酒里包含着什么?(别离、牵挂、祝福、友谊)生朗读诗句谈感受。 3.这首诗作者选取了哪些事物表现离情别绪?(雨、柳、酒) 师:“天愁离而落雨,人愁离而折柳”,诗人在如此清新宜人的景色中为什么有哀愁之情?(朋友即将远行,出使安西)想到朋友要去的地方,此时的雨和柳在诗人的眼里是怎么样?(伤感、不舍)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 小结:我们在读送别诗时,要注意诗中的景物,因为这些景物里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意。(板书:一切景语皆情语) 板块三:对比朗读,探寻意象。 (一)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1.出示《芙蓉楼送辛渐》,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抽读正音,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3.师:你们从这首送别诗中获取了哪些送别的信息?(时间——夜、平明,地点——芙蓉楼、吴、楚、洛阳,人物——王昌龄、辛渐)朗读古诗。 (二)新旧对比,发现意象。 1.学习前两句,小组合作探究寻意象。 师:这首诗的前两句和《送元二使安西》的前两句有何异同?(都是描写景物的)有什么不同呢?(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3.学习后两句,感受作者在送别中明志。 师:古人常常以酒送别,诗人王维把自己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都蕴含在一杯又一杯的酒里,而诗人王昌龄面对着浩渺的江面和孤峙的楚山时,这样说——(出示后两句)生读诗句。 理解“冰心玉壶”。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质? 补充资料:这首诗是王昌龄任江宁县丞时所作。王昌龄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被贬到岭南地区,三年后遇赦改任为江宁县丞;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生默读资料谈体会)(板书:一切景语皆心语) 师引读: 这位曾经写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王昌龄,在遭遇小人陷害,仕途受阻时,仍表明自己的心志——(生读后两句) 人生困顿的王昌龄依然牵挂着亲友,离别之际,没有对亲人的竹报平安,也没有家书中字斟句酌的牵挂,千言万语化作临别时的一句叮咛——(生读后两句) 4.小结:同样是送别诗,同样是借景抒情,但因为诗人的境遇不同,所以心境也不同。《送元二使安西》表明对友人的留恋、依依不舍;《芙蓉楼送辛渐》表明自己的纯洁高远的心志。(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板块四:归纳特点,练笔话别。 1.出示《别董大》,说说这这首诗借助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生读古诗,谈体会。)《别董大》:云、风、雁、雪,表达了对朋友的鼓励。 2.归纳:送别诗有哪些特点?(出示思维导图) 相同点:都借助意象来表达真挚的情感。同为送别诗,它们有一个共同情感:离别时候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表现真挚的友情。 不同点:借景抒情、叙事抒情;送别时也有不同的个性情感:有对朋友的关切、牵挂,别后的思念之情;有对朋友的鼓励和安慰;有表达诗人的心志。 3.小结: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皆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 4.欣赏李叔同的《送别》,感受这首词中的送别意象。 5.练笔仿写: (1)再过两个月,你们就要离开小学,面对人生中第一次与同学和老师的离别,我们不妨也像诗人一样,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让友情继续,让美好存留…… (2)仿写送别诗。 (3)小组交流、评价。 【布置作业】 1.自学《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与古诗对比,体会送别词的特点。 2.搜集更多的送别诗词,摘抄、背诵。 3.为老师或同学写送别小诗或临别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 【板书设计】 送别诗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心语 |
||||||||||||||||
![]() |
摘自《单林娥工作坊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之二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