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琥珀》教学反思之三 | ||
---|---|---|
作者:容联萍 |
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过的《黄河象》这课,然后告诉我,黄河象化石的发现时,作者告诉了我们发现时的什么情况?”(生述黄河象发现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我们所说办事要讲科学的态度,首先就是忠诚于事实。再来看课文,如果谁这么了不起,最早发现了一块这么珍贵、罕见的琥珀,科学家应不应该在这为他写上一笔?尤其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作者柏吉尔是一位德国作家。以德国人历来办事严谨仔细的作风,柏吉尔先生不应该漏过象发现时间和地点人物这么重要的东西,对不对?” “很多同学认为‘发现不是想象’的理由是课文中的这句话‘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既然古代的形成是想象,那么近代的发现总不可能是想象吧!其实不然。前面我们联系了上下文理解‘推测’的含义,谁还记得?”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已知的总是太少,未知的总是太多。甚至于就在今天这样的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你也可能无法知道昨天在自然博物馆收藏进来的那件艺术珍品,最早是谁发现的。那么,怎样认识茫茫的未知世界呢?” (生争答:“展开合理的想象”) “自已读读课文,联系前面科学家想象琥珀的形成来说说,科学家想象“琥珀的发现”合理吗?” (生经过读书,很快理出了这样一条科学家合理想象的线索:陆沉海漫——淹没泥沙——冲上岸滩——渔民父子) 小结:“对于为我们发现这块琥珀的人,我们怀有深深敬意,但由于时光变迁,已经无从考察是谁发现它的?因此,我们惟有(指黑板)依据事实,合理想象它了。科学家想象得非常合理,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这就是写文章时合理想象的真正魅力所在。” |
||||
![]() |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 |||
上一篇 | 《琥珀》教学反思之二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