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绿》教学设计之二 | ||
---|---|---|
作者:张丽华 |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挥”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集中、交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手持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课文中的“绿”指的是什么呢? 2.指名分小节读诗,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伴着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板书: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好像……(自己轻声朗读) 5.感受绿的美: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 6.齐读第一、二小节。 (二)学习第三、四、五小节,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这么多的绿集中起来,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朗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再仔细读读。 第三小节: 说一说: 风中的是绿色的。 雨中的是绿色的。 水中的是绿色的。 阳光下的也是绿色的。 (学生看图,挑选其中一个交流) 指名读,全班读。 第四小节: (1)出示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小节: (1)出示小练习。 想象说话: 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2)“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点名读,老师范读,全班齐读。 (三)全文朗读。 四、读写结合,拓展阅读。 1.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春天到了,校园里,公园里,田野里。 2.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1)学生自读“阅读链接”。 (2)从视觉上感受灵隐之绿,以及“绿”的层次。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0 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
||||
![]() |
摘自《溪溪空间》网站 | |||
上一篇 | 《绿》教学设计之一 | ||
下一篇 | 《绿》教学设计之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