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天窗》教学设计之六 | ||
---|---|---|
作者: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 |
1、读准多音字“藉”,理解“慰藉、一瞥”的意思。 2、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这时候”的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相关小节。 4、感受天窗带给“我”的慰藉,体会到天窗带给孩子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通过读文划句理清课文的脉络,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什么是天窗。 (一)出示图片,初步了解“天窗”,引出课题。 1、出示图片,初步了解天窗。 2、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通过读带有“天窗”的句子,梳理课文脉络。 1、回顾预习要求,交流文中带有“天窗”一词的句子。 2、引导学生思考找出这些句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课文的脉络。) 3、尝试为课文分段,并说说理由。 4、小结:从这几句句子中,我们了解到作者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天窗,然后又介绍了天窗给我的快乐,最后说发明天窗的人是应该感谢的。 (三)学习一、二节,了解什么是天窗及它的作用。 1、引读:这句话告诉我们天窗就是——联系1、2节说说大人们开天窗的原因。 2、交流、小结:天窗的作用就是采光。 二、学习4、6节,理解什么时候天窗是“慰藉”,为何是“唯一”的慰藉。 (一)通过读句子,引导质疑。 1、过渡:原本为了采光用的天窗却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到底它带给我什么快乐,以至在离开了家乡,成年之后仍常常想起这一方小小的空白?下面我们就要重点学习文章的第二段。 2、朗读第二部分中划出的句子,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读出语气。 3、理解“唯一的慰藉”,引导质疑。 (二)了解什么时候天窗成了我唯一的慰藉。 1、读第二段,找找哪几小节告诉我们“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2、交流读句,用自己的话来简要说说什么时候天窗成为我唯一的慰藉。 3、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这时候,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三、深入学习5、7节,展开想象,感受天窗带给我的快乐。 (一)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天窗给我慰藉的。 1、透过这小小的空白,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快乐呢?让我们再来读读5、7小节,体会体会作者感受到的快乐。自由朗读第5节。 2、个别朗读第5节。 (二)想象说话,理解天窗如何使我的想象丰富起来。 1、引读第五节,展开想象,结合平时所见,把风雨雷电扫荡世界的画面描绘得更真切、更实。 2、交流、并积累有关风雨雷电的句子。 3、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对风雨雷电威力的描写。 4、小结并引读:透过一块小小的天窗,大自然的威力在我的想象中变得真实起来,难怪作者要说——虽然被关在屋里,但是通过天窗,我仿佛就置身于真实的风雨中,难怪作者要说—— (三)学习第七节,想象夜的世界的美丽和神奇,进一步感受天窗带给我的快乐。背诵积累排比句。 1、引读第七节。 2、通过朗读理解第七节最后一句。 3、你从什么地方感到透过天窗,这夜的世界的一切是美丽、神奇的呢?再读读第七节,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和同桌交流交流。 4、交流,尝试背诵第七节。 5、请学生自己编编故事,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6、齐读第八节,读出语气。 7、小结:作者在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儿时在夏天下阵雨时被逼进屋,晚上被逼休息时,那一方小小的空白带给他的快乐。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编写故事,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1、总结课文,齐读第九节。 2、布置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进屋 唯一的慰藉 被逼 天窗 “休息” (小小一方的空白) 神奇 (多彩) |
||||
![]() |
摘自《徐汇区小学语文学科网站》网站 | |||
上一篇 | 《天窗》教学设计之五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