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一单元文章都是诗歌,这首现代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作品,我挺喜欢这首诗的意境。
本课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由于这首诗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教学时主要是以读为主,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诗的意境,大自然的美丽。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是先抓住修辞手法的教学展开教学的,如:诗中“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学生们根据以前的经验基础知道它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了加深印象,我还让他们进行其他景物的练说。第一小节共有四处景物,这些都是雨后景物。小路、小草、小白菊、风蝶儿给了你们什么样的感受?学习“泥路”这句时,由于学生很少有在生活中光脚走在泥土上的经历,所以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被雨润过的小路是“温柔”的。我这样引导他们理解:“平时如果我们赤着脚,走在没有被雨润过的小路,是干巴巴、硬邦邦的,里面还有沙子石头,走起来比较痛。如果是下过雨的泥土,那就是软软的,走起来很舒服,所以是温柔的,凉爽的。”由此可见,诗句的学习要联系生活体会才能更深刻。学习“凤蝶儿”这一句,学生不难发现:凤蝶儿的儿化音也透露着作者的喜爱。一位学生谈了谈对“凤蝶儿”的感受:“我觉得它很自由很悠闲。”带着这样的感受,她朗读得非常投入,读出了悠闲自在的感觉。另外,在教学中我也有失误的地方,那就是为了赶教学进度,对朗读的指导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