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九册桂花雨其它杂项  
  《桂花雨》听后记  
作者:官庄中心小学 王爱华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家乡的桂花香,小时候摇桂花乐,以及长大后离开家乡多年仍思念家乡的桂花。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也正如那“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化”一样,从自字里行间细品方见。陆老师在这堂课上,始终致力于引领着孩子们“沉浸”在文章当中,通过品读感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深处。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有很多的亮点。
  1.朗读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尤其是散文,只有在反复朗诵中,作者的情感从能被我们所感知,也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课文学习时,教师从指名学生朗读“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直截了当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在朗读中,紧紧抓住“最”字,并引领下文的学习:为什么最喜欢桂花?课末,陆老师又是以一段深情地引读结束总结全文。一些重点的语句,不是一次就能品味全面的,在教学过程中,又注重多层次,逐步深入地朗读训练与感悟。如体现“摇花乐”的那一段“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好香的雨啊!”教者在不同时机多次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2.关注细节,感受情感。一个“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两个“帮着”尽显“我”内心的欢乐等,陆老师用敏锐的眼光抓住了这些细节,利用移情的手段,使学生身同感受地体会。“浸在桂花香里是种什么感觉?”“你这样帮着干这干那,累不累?”
  3.找准生成点,启迪合理想象。阅读诗歌需要想象,散文亦如此。“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是全文很炫目的一句,要读好,读出真情实感。陆老师巧借多媒体手段,再现桂花纷纷落下时的情景,并诱发学生想象:此时,桂花落在了我们的鼻子上,落在了我们的小手上,落在了我们的臭脚丫上……学生的情感在想象中活了,读也就自然水到渠成,无需任何朗读技巧的指点。
  4.注重个性化的阅读体会。父亲的那首诗,在后来陆老师说课中,她认为如果在平时上的话,可能还会挖掘的深点。我不赞同这样的想法。父亲的那首诗,在文中的作用就是来表达父亲的“乐”。我觉得这次课堂上的这种处理恰到好处“人高兴了就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你从哪里感受到父亲很开心?”接着学生自由解读,短短四句诗,学生从三句中领悟到了父亲的“乐”,无需老师的讲解。
  5.深化主题,升华情感。散文形散神聚,母亲的那句话“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了家乡的金桂。”是全文的提神之笔,同时也是理解的难点。陆老师通过补充作者琦君的简历和她在《烟愁》中的一段话,无疑是理解这段话的催化剂,同时学生的认知情感也在此时得到了升华,再回顾全文似的总结引读,是人文合一、情理共鸣!
  一点小小的思考:当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没在我们的预设之中甚至是背道而驰时,我们要巧妙地处理。记得在“摇花乐”部分,陆老师采访学生:“你们这样满前忙后,帮着干这干那,累不累?”第一个孩子回答道:“累!”此时,我觉得我们不要就放过去接着寻求“不累!”的回答,可以继续追问他:“累,干嘛还要干呢?”——身体累,但心里是乐着的!其实如果在平常课上,我们可能反而能很从容机智地处理好这些意外,公开课上,多多少少有点思想的拘谨缘故吧。
 
 
  [2019-09-05]  摘自《周国欣工作室》网站
 
     
上一篇  读《桂花雨》有感
下一篇  习作:又到桂花飘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