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之一 | ||
---|---|---|
作者: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湘机小学 周奇 |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 (板书课题) 师:请齐读课题。……关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枫桥在哪里……枫桥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这座桥叫做枫桥?…… 师:其实,枫桥是江苏省苏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桥。夜──泊?“夜”是什么?(夜晚),“泊”呢?(停泊),那“夜泊”就是──?谁用自己的话把这题目的意思说说? 生: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旁边。 师:很好!谁把船停泊在枫桥? 生:作者张继。 师:就在那个晚上啊,他写下了这名扬千古的诗句。来,咱们再读课题! 生:枫桥夜泊!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师:《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先好好地读给大家听听,好吗?(播放动画,教师诵读古诗。) (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生:想! 师: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周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待会,同学们先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明白了吗? 生:明白啦! 师:打开书,第111页,开始吧。(课件:诗文,配以《春江花月夜》的音乐。) (生自由读古诗。) 师:从大家刚才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学习古诗的热情!谁来做这节课第一个给大家读古诗的同学? (一女生读,较好。) 师:谢谢你给大家开了个好头!谁再来? (一男生读,较有情感。) 师:有模有样,不错……你来! (又叫了两个女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是太美了,太好听了! 师:都想读,都能读了是吗? 生:是的!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师:可是,同学们啊,要读好古诗,光是读通了,读顺了,这还远远不够,还应该── 生:读出感情来。 师: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这其中的感情,接下来,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是太起劲了,老师都有点不忍心打断你们了!来,说说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首诗非常安静。 师:那你能读出这种静静的感觉了吗? (生朗读,有意读得较静。) 师:其实这位当班长的,平常声音非常响亮,可这次她读得比较──(生:轻)比较──(生:小。) 生:我觉得读出了一种“安谧静美”的意境。 师:什么词? 生:安谧静美。 师:(竖起大拇指)了不起!你能读读吗? (生读,掌声在每次学生读书后都响起。) 师: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啦。咱们把读的要求放高一点吧,我们要觉得最美,就把掌声送给他,好吗?当然,他刚才读得挺棒! 生:我觉得这些景物非常的优美。 师: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生读) 师:真美!还有什么感觉吗? 生:我觉得诗人很忧愁。 师:你能读读吗?看怎么读出一点“愁”的味道? (生读,师生鼓掌。) 师:掌声说明了一切!同学们的感情倒是非常细腻、非常丰富,那么在那个晚上,诗人张继,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读。 (生再次自由朗读诗文。) 师:读出味道来了吗?诗人张继他那晚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 生1:忧愁。 生2:我也是觉得非常的忧愁。 生3:我也觉得很忧愁,我是从“愁”字看出来的。 师:哦──哪一句? 生:第二句。 师:江枫渔火──对愁眠。很好! 生4:很孤独。 生5:我觉得诗人是对自己现在的出境很愁,我从“客船”可以看出来,它体现的是思想的忧愁,他现在正在客船里面,或许,他不应该在客船,应该在家里面……睡觉。 师:是啊,真好!看来下面的这个问题老师没必要问了,我本来想问大家,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这时候的心情? 生:(齐答)愁! 师:(板书:愁)他愁些什么? 生1:我觉得他可能在为国家而烦恼。 生2:有可能在思念他的家乡。 生3:可能在担心他的家人。 师:有一个字,刚才有个女孩子也点到了,我们从那个字可以看出,他这个时候不在家乡,他在外面。哪个字? 生:(齐答)客! 生:还有个字,“姑苏城外”的“外”字。 师:你从这个“外”字也感觉到了他不在家乡,在外面,是吗?你的感觉挺有意思的! 师:客,客是什么? 生:客人……游客……在外做客…… 师:是啊,客人也好,游客也罢,反正他就是个“客”,独在异乡为异客──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哪怕不是个佳节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也会“倍思亲”啊!对吗? 生:对! 师:晚上睡不着觉,一个人站在船头上,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生1:家人是否身体还好。 生2:他可能会想回家。 师:在外漂泊,感觉很累了。 生3:自己的国家是什么样子了,是强盛还是衰败。 师:是啊,可能有很多事情,他都在担心着呢,一个人在外面,他都不知道。 生4:想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 生5:他可能在想,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家。 师:夜深了,他无法入眠,站在船头上,他非常非常地想家。可这时候,家人不在身边,哪怕是看到了美丽的夜景,有人陪他分享吗?……要是遇上了伤心的事儿,有人可以诉说吗?……夜深了,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聊聊天── 生:也没有。 师:他只好一个人站在船头上,轻轻地吟诵着这忧伤的诗句──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 师:通过学习,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这位诗人,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想进一步了解了解这位著名的诗人吗? 师:(课件出示作者介绍)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曾中过进士,也在朝廷担任过许多要职,身处战乱时期的他,十分关心国家的前途,关心百姓的疾苦。他为人正直,从不逢迎权贵,曾被一些朝廷的官员所排挤,官场上也很不得志。 师:进一步认识了诗人张继,我想,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他的心。──他还有可能在愁些什么? 生1:老百姓的生活好不好。 生2:他为什么这么有才华还沦落到要在外面睡觉? (哄笑) 师:据周老师在网上了解到,他并不是没那几个住店的钱,可能正是因为心里忧伤,所以他也没心思到城里去见识那种“灯红酒绿”,他就想在这小桥下,流水边,好好地静一静。 附: 千古一愁,美的享受──《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湘机小学周奇 前言: 前不久,本人参加了岳塘区首届青年教师“创新杯”教学比赛,所上的《枫桥夜泊》一课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抒发了浓浓的愁绪。如何让学生在领略那“千古一愁”的同时,更获得美好的精神享受,教学中,我作了许多努力。现将本课的教学设计、说课和课堂实录“原生态”地呈现如下,还请专家和同仁指正。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9课《古诗三首》(之一)──《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2.了解古诗大意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3.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能力; 4.理解诗人的愁绪,感受诗人的情操。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对诗中“愁绪”的理解和把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1.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课。 2.读诗题,理解诗题。 3.创设情境,教师激情诵读。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再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1.抓住“客”字,理解诗人孤独寂寞、思念家乡之愁。 2.介绍作者,补充资料,理解诗人人生求索之愁、忧国忧民之愁。 3.诗人的愁绪,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4.从哪些景物中,你能感觉到诗人的忧愁? 5.创设情境,朗读、背诵。 四、开阔视野,拓展延伸。 1.你想对满怀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2.欣赏网上的一篇散文《枫桥寻梦》,再次体会诗文意境,感受古诗魅力。 3.在诗意的氛围中,齐声诵读诗文。 |
||||
![]() |
摘自《人教网》网站 | |||
上一篇 | 千年钟声,千年文化——王崧舟《枫桥夜泊》课堂教学实录 | ||
下一篇 |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之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