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之四 | ||
---|---|---|
作者:南化四小 杨树亚 |
1、你喜欢背古诗吗?你喜欢吟诵吗?你会怎么吟诵?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两段视频,想不想看? 3、听吟诵《将进酒》。 4、看了两段视频,告诉杨老师有什么样的感受? 5、师:认识我吗?生:杨树亚老师。 6、师:认识他吗?出示杜甫像。 7、师:你查了很多资料?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生: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生:是和李白齐名的。 生:杜甫一生写过很多诗,成为诗圣。 师:他写过1500多首诗,流传至今,跟老师一起吟诵,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8、师生合作吟诵: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师:请你自己再吟诵,你读出一位怎样的诗人? 生:忧国忧民。 师:老师读李白读出他仰天长啸的画面,读杜甫,读出他眉头紧锁的表情,读出他的忧,读出他的愁。板书:忧。 9、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另外一种风格的诗,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板书课题。 2、理解它的意思吗? 3、收复河南河北这两个地方。 4、在古诗中的遇见地名,一定要注意。你在预习时,河南河北在古诗中与今天的地名不一样,有没有查到。 5、读诗要留意,在很简单的地方驻足。 再读课题。 6、出示古诗,这首古诗很长,请同学们自读两遍,你觉得自己读准了,就请坐正。 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分为四联。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板书:准。 指名读。 7、尤其最后一句,比杨老师读得还要好。 8、这首诗,读音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讲解妻子。是什么意思,要怎么读? 要读出是古诗的味道,再读读。板书:味。 谁来试一试。 9、还有谁能读出吟诵的味道? 10、师:像刚才视频那样?谁再来吟诵,自由地,不受他人影响。 11、读诗要读准,要读出味道。更重要的是,一首诗是作者的心声。如果说前面读出了杜甫的忧愁,这首诗你读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呢? 生:欣喜。 12、用诗中那个词看出来?板书:喜欲狂。 生:像火山爆发。手舞足蹈。眼泪流出来。无法表现出来。 杜甫是一位52岁的老师,他为什么喜欲狂?诗开门见山,告诉了我们。读一读,你读懂了吗? 13、结合课前的资料来说一说。 14、老师表扬你做了详细的预习,但是批评你抱着资料读。 当中以一个地名不叫门外,叫剑外,剑门关外,收复了叛军的老巢就,看地图,作者老家在洛阳。漂泊八年,马上就可以回家了。再读这句开门见山的话。 读一读这几句。 15、作者怎么表达自己喜欲狂的呢,请你拿出笔,找到一标一,找到两处标2,找到三处就应该表三。 生:涕泪。 生:漫卷诗书。 师:诗人是爱惜诗稿的,而这些确是胡乱地卷,看出喜欲狂。 生:却看妻子愁何在看出 他们曾经有过怎样的悲伤,怎样的忧愁。 失去家乡,想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这个忧愁一直忧愁了八年。 这是一个反问句,读:却看妻子愁何在。 生:白日放歌须纵酒。 放歌不是一般的唱,你来说说放歌。 生:声音大。 师:什么叫做纵酒。 师:他没有写作喝酒。读。 师:但是杜甫不喝酒,他不同于李白,但他今天又唱歌又喝酒,为什么? 师:他还说:青春作伴好还乡。 师:青春是什么? 生:春天。 师:所有的春天吗? 生:是明媚的春光。 师:同学们,再读前三联,就能读出杜甫的喜欲狂。指名读。齐读。 16、师:如果是我们也能写出这前三联,但是杜甫作为一个诗圣,还在于他能写出最后一联。出示: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生:诗人想象,读出了回家的急。 师:很好,板书急,但老师还不满意,还读出了什么? 生:回家的渴望, 生:对家乡的热爱。 17、师:我们再来看第二幅地图。作者在剑外,他很快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洛阳,跨越三个省份,今天坐飞机,要两个多小时。但是在当时以车船和徒步,1000公里,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生:一个月。 师:可是在诗人笔下需要多长时间,读,读了多长时间就是多长时间。齐读。 师:读出他的急,读出他的快,在诗人笔下,还读出了喜。 自由读,你能读出他的喜吗? 指名读。 生:我从即和便看出了,一听到消息马上就回家,没有再襄阳停留,就直接到自己的家乡洛阳去了。 师:给他掌声,我再请个同学来说说他的话。 生:没有收拾东西就回家了。 生:非常盼望回到自己的家乡。 师:今天老师表扬你了,你觉得回家的路这么快。妈妈批评你了,你就会觉得夜晚的漫长。 杜甫也用到了。 齐读。 18、师:一条消息,让杜甫漫卷诗书,让杜甫盼望回家。什么样的消息,这是一个安史之乱的时代。出示资料。 生:读安史之乱的资料。 师:这个消息是开头的一行字,但是对于杜甫来说是人生的第二次转折。 19、再读全诗,你会有自己新的想法。 20、杜甫在这首诗中用一句话,写出了他回程的快,其实在李白的诗中也有这样的用法。读《早发白帝成》。你还能读出来。 生: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将这两句话放在一块,你就会知道,他们为什么是齐名的?生读。 21、师总结: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圣,他的诗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之下写出来。 让我们记住杜甫,记住“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
||||
![]() |
摘自《南京教研》网站 | |||
上一篇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之三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