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写读后感》教学设计之三 | ||
---|---|---|
作者:武陟县北郭乡城子小学 李之梅 |
1.初步学习写读后感,尝试清理写作思路,用上习作方法。 2.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从有益的文章和书籍中获得启迪。 3.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激发写读后感的兴趣,初步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难点:尝试理清写作思路,用上习作方法写读后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明确主题 约一百年前,同时有三位年轻人为图书馆抄书。其中一个人,抄书时非常认真,一切按照原样来抄写,后来他成为一名记录员;另一位年轻人一边抄写,一边将不通顺的句子进行修改,后来这个人成为了作家;最后一个年轻人,一边抄写,一边写笔记,将自己读书的观点、心得、体会都记录了下来,不仅如此,遇到错误的观点时,他还进行大胆的批判,写出读后感,他就是毛泽东主席。同学们,看来写读后感真的很重要,它能让一个人读书时,不仅可以吸取别人的思想,还能建立自己的思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读后感。 板书课题:写读后感 二、范文引路,归纳方法 (一)什么是读后感呢? 一本好书,一篇好的文章,读过之后那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文辞会让我们感触良多,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把这些具体的感受或得到的启示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二)课件出示例文《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请大家默读这篇读后感,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汇报交流初读收获 1.这篇读后感主要写了作者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2.习作表达了对圆明园被毁灭的惋惜,对侵略者的痛恨。 3.这篇读后感先写“读”的内容,后写“感”的部分。 小结:你们都拥有一双慧眼!读后感,顾名思义,有“读”才有“感”,先“读”而后“感”。 (四)点拨归纳写作顺序 1.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篇读后感,想想它每段都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点明所读的篇目,抒发作者的情感。 第二自然段:简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 第三自然段:就这篇文章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第四自然段:联系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拓展评论。 第五自然段: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抒发情感。 2.小结:点、引、议、联、结是写读后感的五个步骤,也是写读后感的常规顺序。 三、突破难点,有感而发 1.学生结合范文弄清写作重点应放在“感”的部分。 2.学生提出自己觉得写作比较困难的部分,教师适时解答。 “议”的部分,既可以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作一番挖掘,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达出来。 “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相仿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 四、关注细节,准备习作 1.题目拟定 题目可以直接写“读《XXX》有感”或“《XXX》读后感”,也可以将它作为副标题,自拟正标题,如例文《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文章或书籍,列出写作提纲。 板书设计: 习作:写读后感 点→引→议→联→结 (感受真实表达具体) |
||||
![]() |
摘自《梅园阵阵花香绕》网站 | |||
上一篇 | 《写读后感》教学设计之二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