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十一册故宫博物院片段赏析  
  《故宫博物院》片段赏析之一  
作者:佚名
   
 
  ◆找出文中表明故宫总特点的句子
  师:我们的第三项任务是什么?
  生:寻找故宫的总特点。
  师:找到了吗?一起读——
  生: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师:想想我们刚才第一眼看到故宫的图片时,都发出了“哇——”的惊叹声。现在我们看了课文后,在文中找到了这个重点句,这真是异曲同工之妙啊!我请同学们就在这句话旁边写上“哇——”这一批注,要的是大家明白:声音与文字是相通的。
  (生做旁批。)
  师:这篇文章很奇怪,要说明的是故宫博物院,可是有一段文字却写了另一处风景,请问是哪一段?写的是什么风景?
  生:最后一段,写的是景山。
  师:咱们来齐读最后一段,看是否离题了。
  (生齐读末段。)
  师:离题了吗?
  生:没有啊,因为这景山是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与故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师:仅凭此理由就来写它,那与故宫相关的东西多着呢,要知道故宫里面有九千多间房屋啊,作者干吗不一一写来?
  生:因为作者还要站在景山高处望故宫。
  师:站在景山上望到的故宫是怎么样的?
  生: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师:此话好像前面有过?
  生:没有的。
  师:话当然不是这么说的,意思还是这个意思的。
  生:就是换汤不换药。
  师:对,能找到吗?
  生:找到了,就是第2自然段里的内容,“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相当于这里的“重重殿宇,层层楼阁”。
  生:还有写故宫总特点的句子,也是这个意思。
  师:是啊,所以作者在最后情不自禁地再一次赞叹:“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现在明白了吧,最后来上这样一段,这不就是前呼——
  生:后应!
  师:此是其一,还有一个奥妙大家可能就看不出来了。(学生面现好奇。)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面介绍故宫的时候,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写的,作者的观察点是在变化的,能找出表示地点变化的词句吗?
  (生纷纷回答:“从天安门往里走”“走进午门”“进了太和门”“从保和殿出来”,等等。)
  师:再来看最后一段里,作者此时的观察点是站在景山高处。如果说刚才是作者身在其中的话,那么现在是跳出其外,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故宫了。学到这里,给课文分段已呈瓜熟蒂落之势。请大家以最快的速度给课文划分层次。
  (生划分层次。)
  生:分三层。第一层,第1、2自然段,总起;第二层,是第3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具体说明;第三层,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
  师:思路是对的,不过层意的概括有些笼统,说最后一段是总结也似乎不太妥当。现在我们来给每一层概括一下意思。
  (生动笔。)
  生:第一层介绍故宫面貌,指出它的特点。第二层具体介绍故宫,写各部分的位置、外观、内饰、功能。第三层写从景山望故宫的印象,照应开头。

  赏析:说明文中常常有些中心句,或说明每段段意,或概括文章内容。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便技巧性地引导学生留意这样的句子,且引导学生注意前后呼应的内容。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发现了作者观察位置及观察视角的变化,可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却自然融合了许多知识点和方法的讲解,可见教师对课堂的巧妙安排。
 
 
  [2019-10-31]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