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
鲜丽《江南春》 | ||
---|---|---|
作者:宋振康 |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古代诗歌中,描写江南春景的诗不胜枚举。杜牧的《江南春》,以其画面的优美和情思的含蓄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春景: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遍野绿树红花。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镇,酒旗在迎风飘展,行人在不断来往。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建立的寺院,在蒙蒙细雨和淡淡薄雾中隐约可见。诗人以简练的手法,艺术地概括了整个江南地区的景物风光,把江南春景写得有声有色,动、静皆美,使画面显得有生机,很鲜丽。 对于此诗的理解,前人曾发生过争论。明代文学评论家杨慎在《升庵诗话》里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映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清代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反驳他的观点,说:“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为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何文焕的反驳是有道理的。因为诗人写的不是一地的春景,而是整个江南地区的春景。 然而,何文焕也没有真正读懂这首诗,原因是他并未完全了解诗人写此诗的用意。宋代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说:“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帝王所都而四百八十寺,当时已为多,诗人侈其楼阁台殿焉。”可见,诗的后两句,诗人既赞美江南春色,又慨叹南朝覆亡,景中寓情。南朝的几代统治者,迷信佛教,大兴寺院,十分腐败,因而灭亡得很快。为此,诗人不禁感叹:过去寺院华丽的楼台殿宇,现在还有多少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呢?联系唐代统治者信佛建寺的盛况,我们可以看出,这是诗人在吊古伤今。他写《江南春》,有现实的讽谕意义。只是由于写得含蓄蕴籍,因此,凭吊南朝、讽谕当代这些意思不易被人看出。 这首诗的题目叫《江南春》,这是十分发人深省的。封建政权相继覆亡,人民江山千秋常在,这不正是我们今天对“江南春”涵义的理解吗? |
||||
![]() |
摘自《顺德区人民政府网》网站 | |||
上一篇 | 杜牧《江南春》赏析 | ||
下一篇 | 思考中解读《江南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