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十一册古诗三首江南春教学设计  
  《江南春》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中和中心小学 樊柳青
   
 
  一、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2、汇报交流成果。
  五、拓展延伸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      题画
    [宋] 朱熹    [清] 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 村落晚晴天,
   无边光景一时新。 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 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 牛背一鸥眠。
  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七、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江南春》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我感到特别的失落。虽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目标进行有层次的教学,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进了美的意境,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试梳理如下,以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我想首先是我个人的亲和力不够,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另外就是教师的语言不能打动学生,而且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这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欲望?
  二、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比如说在对“莺啼”的理解时,有学生就说这里的莺是指黄莺,我没有及时的更正,因为自己当时也不敢肯定,上完课之后,细细的分析了一下,“莺”不能单指“黄莺”而是包括了春天里各种各样的鸟类。
  三、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的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的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在课堂中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在讲解诗意的时候浪费了过多的时间,以致后面的对诗人的情感感悟时,只是浮光掠影。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地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2020-08-06]  摘自《云南腾冲教研网》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江南春》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