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之二 | ||
---|---|---|
作者:武功县实验小学 魏瑞平 |
1、古人有在墙上题诗的习俗,题写的诗常常借眼前的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这种在墙壁上题写的诗就叫题壁诗。著名的题壁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学的也是一首题壁诗。 2、板书课题《书湖阴先生壁》。齐读诗题。 3、解题并质疑。读完课题,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书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的诗)解湖阴先生(导学单) 4、介绍王安石。(导単)补充王安石的晚号。(王安石罢相之后隐居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在南京郊外,只茅舍一处,聊避风雨,四周连墙都没有,他自己买了一头小毛炉,常常骑驴外出游逛,也够逍遥的,那时他的住地在城东七里,离钟山也是七里,故称为“半山园”所以王安石晚号“半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王安石罢相之后所做之诗。 二、预习检测。 1、课前大家已做预习,相信大家也自学了不少的知识,那么在自学之后,对于这首诗你还有什么疑问?生质疑。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对古诗的朗读。 4个组的7号读诗。3号评价。 4、读好诗句的节奏。 (1)师范读。 (2)自主读。 (3)指明读。 (4)齐读诗。 三、学习古诗。 大家古诗读得很棒,老师相信,接下来的学习大家会更棒。 (一)独学:课件。 默读古诗,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透过景物,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方法提示:可结合注释、插图、自己的想象说说你所看到的画面) 1、生汇报:师板书描写的景物:茅檐、花木、水、田、山。 2、生汇报画面。 3、把我们刚才想象到的美好的画面通过我们的读作以展示。(小组读诗) (二)群学:诗中虽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湖阴先生”。 1、各种预设: 预设:勤快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预设:朴实茅檐即茅草房庭院,说明主人的朴实。 预设:热爱生活庭院中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 预设:富有生活情趣。虽住在茅草庭院但是庭院内确是花木成行成畦,可见主人有高尚的生活情趣。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的怎样,(愉悦),带着愉悦的心情读古诗。 预设:主人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护田绕绿”“排闼送青” 2、课件出示后两句。 观察诗句,你发现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 拟人,原因:小河守护者田地。一个“护”“送”让我们看到了小河就像母亲一样的(温柔、深情),青山的(苍翠欲滴)。“护”“送”将一水、两山转化为生命情感的对应物,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让我们读出这种和谐之美。 3、此时,让我们摇身一变,变成诗人,我也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送________来。 对偶。诗句中的对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4、正因为诗人的绝妙,才成就了这千古名句。生读诗。 5、诗人描写景物,赞美主人的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感受到了吗?说说诗人借写湖阴先生的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不仅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品格,还寄托了自己的闲适心态。(恬淡心境) 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家简朴、洁净的庭院和院外有情有义的绿水青山,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更是自己闲适心态的寄托。 6、配乐齐诵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 诗人的情,诗人的境不仅仅在这首诗中,请看, 书湖阴先生壁(其二) 王安石 桑条索漠楝(liàn)花繁,风敛(liǎn)余香暗度垣(yuán)。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四、作业: 推荐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如《鹿柴》《滁州西涧》《山行》《小池》等供学生品读积累。 |
||||
![]() |
摘自《武功县实验小学》网站 | |||
上一篇 |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之一 | ||
下一篇 | 《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之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