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桥》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二 | ||
---|---|---|
作者:佚名 |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些感人的故事,在教学课文时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死亡桥梁。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很有特色。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对于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是对于老汉的高尚品质恐怕理解的不够深入,也不容易联想到桥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感悟,让学生自己从课文重点词、句子、段落感悟,从而理解文本,体会出老汉身上的品质,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四、说学法 学生读悟结合,老师及时点拨 五、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每年的夏季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候,连续降雨容易造成山洪暴发。桥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该是多么重要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桥的扣人心弦的故事。(这一导入让学生感受了课文的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检验学生掌握课文程度)学生汇报,师相机板书:洪水、老汉、村民、等关键词。 (三)细读品句,感受情势危急 过渡: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这一环节给学生创造紧张的氛围) 1、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大雨和洪水) 2、汇报交流。 ⑴、生读找到的句子,师出示课件:(重点句)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⑤、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2)、仔细观察这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师适时引入课文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短句等,并且入情入境的指导朗读)。 3、播放视频感受气氛的紧张 (四)、继续感悟,体会英雄形象 过渡语: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极度恐慌,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唯有一个人表现的非常镇静,这个是谁?在这生死关头他又作出了怎样的人生抉择? 1、下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找描写老汉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老汉?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理解代替学生的行为。可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师可重点引导能够彰显老汉品质的句子。指导学生研读课文,通过交流促读,读中交流,交流中读,使学生在读悟中探究人物形象) 2、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几个小节,理解课题含义。 (音乐声起)就这样一位舍己为人的老汉,就这样一位老共产党员,就这样被无情的大水冲走了……但是冲不走的是什么?(通过对老汉品质的总结,为理解课题含义做铺垫) 回过头再看题目“桥”它还是简单意义上的桥吗?它更是一座(生命桥,一座摧不毁的桥,一座精神之桥……) 请你赞美一下老汉吧,尽量用上桥这个字。(充分理解课题含义的基础上升华情感) (五)、课外拓展 课件出示生活中具有老汉一样优秀品质的人,为的是打开学生的视野,发现生活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九、教学评价 本课教学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品读,让学生感悟英雄形象。由于不是熟悉的学生,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因此很多环节不知道能否达到自己预测的效果。比如在找句子谈感受环节,以及理解课题含义,从读悟中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等等。 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指正。 我的解说完毕,谢谢大家。 |
||||
![]() |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 |||
上一篇 | 《桥》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