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
《伯牙鼓琴》片段赏析之一 | ||
---|---|---|
作者:佚名 |
师:原来锺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巍峨高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样的胸怀。 师:这样想来,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不仅仅是想,那是“志存高远”的志,“胸怀大志”的志啊!(板书:志。) 师:教师课前去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到伯牙琴艺妙绝天下。许多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为荣幸,他们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声的美妙,但是伯牙寄托在琴声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他们能得之吗? 生:不能得。 师:唯有谁能得之? 生:锺子期! 师:所以伯牙才视锺子期为—— 生:知音。 师:请你想象,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你的琴声,你的内心充满了无边的寂寞与孤独。可是在这里,无论你弹什么,无论你寄托着怎样的志向和情怀,锺子期都能“善哉,善哉”地听懂它,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拿出课前发下的练习纸,写写伯牙此时的心情。 (练笔,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师:你想伯牙得遇锺子期,什么感觉? 生:非常高兴。 师:是啊,欣喜若狂啊!怎么说? 生:伯牙得遇锺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世间知音唯有锺子期也。 生:伯牙得遇锺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此人明我所志,明我所念,真乃知己也! 师:以前我是欲觅知音难上难,如今我是得遇知音—— 生:不再孤! 赏析: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在教师的“假如”中,学生们变成了伯牙,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伯牙的情感已被他们“占为己有”——得遇知音的情感已经不吐不快,此时,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动笔抒发这份情感。课堂上,教师抓住这一练笔良机,及时让情动于中的学生们拿起笔,再次回味伯牙(“我”)喜获知音的欣喜之情,吐露激情的同时训练写小练笔。同时教师将古文中的知音情怀折射得酣畅淋漓,启迪着学生们去寻觅自我生命中所期待的真实知音。 |
||||
![]() |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