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多彩的活动》教学设计之三 | ||
---|---|---|
作者:周本娟 |
《多彩的活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主题。围绕“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学校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演出,植树、端午节看赛龙舟、看望孤寡老人……这些校内外活动,要选最感兴趣的活动写下来,要求学生写清楚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并会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点面结合进行场面描写。 教材的第一部分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点明话题,引导学生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第二部分提出了习作要求;第三部分则是本次习作的重点:习作的交流与修改。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五六年级的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本班《标准》还说:“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作文讲评是小学作文训练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过程,是指导工作的升华,是批改工作的综合、继续,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讲评既是对学生这次写作活动的经验总结,又为今后作文指明了努力方向。 三、【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习作水平相对比较薄弱,结合其认知水平,我利用讲评习作加深学生对习作的内化,让他们理解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结合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我通过文字和活动图片等引发学生的回忆,开启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我也遵循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核心理念:“尊重、体谅、帮助、写人人都乐写、都能写的作文。”在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互批互改,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读者反馈获知如何修改习作。 四、【教学目标】 1、能够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并将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2、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自己习作,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以此体现“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重点】学会批改和赏析作文,形成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六、【教学难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既关注整个场景,又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 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作文。 2,学生准备:学生作文本、一支红笔。 八、【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九、【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名人警句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鲁迅先生更是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修改习作,让手中的文章变成好文章,让好文章变成更优秀的文章吧!请大声告诉我,这次的习作主题:《多彩的活动》学生齐声说。(板书:多彩的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习作主题构建话题,了解课堂习作效果,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二)明确习作要求和修改方法。 1,回顾本次习作要求,从四个方面入手:选材、表达、结构、语言。强调场面描写,以点面结合的方法表达。 (板书:选材、表达、结构、语言)如图所示: ![]() 2,回顾修改习作的方法:增删调改。 (1)修改符号的使用。 (2)批改作文的格式。(眉批、旁批、总批) (3)对各处批语的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不是天生就会修改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教给学生修改的步骤和方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素质,】 3、如何修改本次作文。如图(前6条是基础修改,后面是深刻修改) ![]() 【设计意图:作文修改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独立修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该作文的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和指点学生养成这种习惯。通过习作修改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心中有灯塔,不至于迷失修改方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4、例文修改范例。以上一次学生批改的优秀范文为例---现场修改习作。 (1)(PPT出示修改方法),教师巡视,及时引导。 师:请同学们自己充当小老师,给同学们批改作文,要求有眉批、旁批和总批,并用上恰当的修改符号。 ![]() (2)多种形式进行修改。如图所示: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听者。这里生生互动,既是行为互动,又是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交流和合作。有对写作成功者的赞许,有对还需努力者的帮助……使他们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5、分享交流佳作。 (1)小组分享交流:组长安排组员依次分享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如: 王宇航:“一滴甘露,饱含着丰富的营养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一次花开,蕴藏着向上的力量绽放着自己的美丽;一次诗朗诵,浸透着奋斗的泪泉展示着少年的芳华。而我,正在体验诗朗诵带给我的快乐和美好。”我认为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引出诗朗诵对自己的重要性,而且作者辞藻华丽,语言优美,读起来津津有味,让人回味无穷。 邓罗颖:操场上的跳绳项目可多了,大家都在尽情地挥洒着手中的绳子,积极锻炼着。你看,操场北边一位精神抖擞的“短绳健将”,只见他双脚不停地向上踮起,脚步轻快地下落又快速弹起,手腕马不停蹄地摇着绳子,抛入空中又越过脚底,对于旁人来看,是看不见绳子的“真身”。旁边跳大绳的队伍也是精彩不断,一个在跳“十字”绳,还有一个跳“八”字,这些动员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前面的小伙伴,跃跃欲试,一个跳完接着一个,紧紧地连在一起,一条绳如同一条心,齐心协力,两边都毫不示弱,队伍一个比一个整齐,速度一个比一个快,可见班级的集体凝聚力肯定不差。”这一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操场上跳绳的场面,先整体写大家都在跳绳,再用细节写出各种跳绳的状态,每个运动员都很专注地在挑战自己,也充分体现了班级的凝聚力很强。(学生分享精彩片段) “我补充!”。我觉得这个片段还可以用周边的景物来烘托当时的场面,使之更加精彩!比如,“空中掠过的鸟儿也高兴地为他们喝彩,周围的小树苗也晃动着自己的树叶,好像在为小伙伴们加油鼓气呢!”(学生补充) “我质疑!”。我觉得“晃动”可以换成“摇摆”更能突出拟人的手法,也更形象。”(学生质疑) “在同学们的补充和质疑声中,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进步和对文学的追求。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为自己鼓个掌吧!”“听了同学们的分享,老师也忍不住想分享一篇优秀文章,请张祖铭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他的优秀文章吧!”(老师相机鼓励) (2)现场展示优秀作文:《课间一刻钟》作者:张祖铭 师:听了刚才的作文朗读,你们觉得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师:你们觉得哪些地方不太好的,帮他修改修改,提提建议。 小组交流: (1)范文从哪几方面来写课间一刻钟的?是如何介绍的? (2)为了能更突出特点,重点写了什么? 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1)本篇文章开头和结尾形成首尾呼应,主题突出。(学生评价) (2)概括写“面”——整体写操场上的活动场面热闹,尤其跳绳。(学生评价) (3)详细写“点”——详细描写跳绳的健将们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还有侧面描写。 交流总结:描写场面除了写好人物活动之外,还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待清楚。这段习作就是按照这个要求写的。在描写活动场面时,详写跳绳学生的神态、动作,注意到了场内外呼应,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中心。读了这段文字,我们仿佛也参加到活动的行列中。 (师小结)听到同学们的总结,老师很欣慰,你们都有自己见解,老师这里也收集了很多精彩的题目和片段,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一起来欣赏吧:(PPT出示精彩题目和片段) 【设计意图:旨在鼓励题目新颖,表达有个性、有创意的同学。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我们要以思辨之光照亮学堂,以思变之光活跃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篇文章都有遗憾,除了精彩的部分,还有需要我们修改的部分,然而那些修改的部分,正是我们自己的进步。请同学们看到王子豪同学们给李一桐修改的作文,非常得详细和认真,各种修改符号清晰明了,观点明确,建议合理,总批也很客观,很得体。大家可以相互学习。(老师总结) 教师通过“加星”的方式给学生以鼓励性评价。还可以将优秀作文在班级里展示,更有甚者分享给其他班级,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自评“写得最满意的内容”,意在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及有创意的表达;他评则是为了让学生从“言语制造”走向“言语交往”,对习作内容进行分享、借鉴、修改、提升。】 十、【板书设计】 ![]() 十一、【作业设计】 (1)把修改好的习作认真地誊抄到作文本上。 (2)根据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意见,修改练习册上的小练笔。 十二、【教学反思】 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改”。学生自主修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鉴赏、甄别文章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我根据本班学生的习作情况,适时优化教学方式,以活跃课堂为中心,达到思辨之光照亮课堂的目的。从本次的讲评课来看,我从以下方面反思这堂课的闪光点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优点: 1,力求抓住教学主线---“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并会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学会欣赏习作,初步学会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习作。”我在引导学生修改本次习作之时,训练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分项训练到综合训练,并采取多种手段评价和鼓励学生自主修改,在课堂中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2,在修改习作和分享的时候,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本次习作,学生能够围绕主题,精选典型素材,确定写作重点,详细地叙述了活动的过程,不仅从整体上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而且有效的抓住了活动中人物的描写,能够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通过本次习作讲评,学生学会了如何去修改习作,如何去评价文章以及鉴赏好文章,是一次很好的体验,以后的每一次习作鉴赏都值得去探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堂课都有遗憾,需要我们去深究和弥补。本课由于我考虑得过于面面俱到,让学生多学点的心理,导致课堂的时间分配不均。其次,在每个环节我设计地比较紧凑,在过渡方面还需再自然,流畅一些会更好。 “学无止境,教海无涯”。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充实和丰富自我,提高自己的教育修养和语文素养。 |
||||
![]() |
摘自《韵情悠悠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多彩的活动》教学设计之二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