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有你,真好》教学设计之一 | ||
---|---|---|
作者: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 康佳 |
本部分内容是习作,本次习作的话题是“有你,真好”。这个题目选材范围很广,需要“选择一个人,向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其中的“你”是本次习作的对象,学生要通过事情,写出“你”的“好”,用文字和他对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材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分别从选材与构思、表达、评改等角度给予了提示和指导。 第一部分从解读“有你,真好”这句话入手,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并用“那人,那事,那场景……”三个词语,提示思路。接着,列举了四个具体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顺次推进,帮助学生借助问题完成构思。第一个问题“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旨在帮助学生锁定写作对象;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这个写作对象的“好”,也就是为什么要写这个人,这里的“好”可以理解为这个人创造了或美好或温暖的境界,总之,这个“好”字的内涵应该是丰富的;第三个问题“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旨在帮助学生找寻能体现这个写作对象“好”的事例;第四个问题“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找寻印象深刻的场景,从而把事情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次习作最重要的要求,强调要表达出自己对这个人的真挚情感。接着,提示了达到这个要求可以采用的方法,也就是习作时要假想这个“你”就在眼前,自己正在用文字和这个人对话。 第三部分是习作后的要求。提示学生写完后要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把事情写具体,有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为本次习作的评改提供了依据。此外,还建议学生把习作与文中的“你”分享,体现了习作的沟通功能。 二、学情分析 从三年级开始,以写人为内容的习作多次出现,以往的习作已经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六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喜欢写人物的习作,能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运用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基本上能够做到文从字顺地把一件事写清楚。但有些学生选择事件不典型,还不能把一件事叙述完整、生动,细节也比较描写单一,需要进一步地指导。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是让学生选择一个人,向他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情感。因此要引导学生回忆,打开选材的思路,唤起其内在情感,捕捉生活中典型事例的具体场景,并将情感抒发融入具体场景的描述中。 三、教学目标 1.能选择一个人,运用第二人称叙事,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情感。 2.能通过对印象深刻场景的描述,把事情写具体。 3.在班级故事会上与大家分享,说说你喜欢谁的习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能选择一个人,运用第二人称叙事,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情感。 2.能通过对印象深刻场景的描述,把事情写具体。 教学难点:能通过对印象深刻场景的描述,把事情写具体。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 (一)话题导入,打开思路 师:同学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人,有的人一直陪伴着我们,有的是只是萍水相逢,有没有人让你感到特别温暖,由衷地想说一句“有你,真好”。你想到的是谁呢? 生反馈:保安叔叔,在困难时帮助了我;妈妈对我的照顾与教育;好朋友,在我难过的时候安慰了我等等。 师:“有你,真好”,这样的感动可能来源于自己的朋友或亲人,或者是一个关系较远的人,甚至是书中的人物。 引导学生从写作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角度打开思路,亲人的照顾,朋友的陪伴,陌生人的关怀,点点滴滴都会给我们心头的感动。从而让学生更广泛的范围内选择习作素材。 (二)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师:今天,我们要以这四个字“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习作。请大家打开书本,看看要求是什么。请你圈出关键内容。 生:要表达真实情感,要把事情写具体,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事件。 师:反复强调了,情感要真挚。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生:要用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表现这个人,事例要写具体。 师:写好这篇文章,还要注意什么呢? 生:写法上,要注意细节,比如用环境来衬托人物。 写的时候要注意: 选材要用心。不要写老套滥俗的选材。 情感表达要真挚。不要写空洞虚假的内容。 用第二人称表达。 (三)回顾内容,感悟写法 锁定了写作对象后,还需要提供支架,帮助学生进一步回忆自己与这个写作对象之间发生过的、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件或某些事,当时的场景又是怎样的。设计表格,引导学生细化选材。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假如用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视角来说“有你,真好”,你觉得会是什么呢? 借助表格,让学生回忆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并互相说一说。为了建立阅读与习作的连接,教师可以借用《少年闰土》一文,示范填写表格,如下:
小组讨论,完善表格。 小组讨论,选择你与他相处过程中的典型事件,选取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能够突出他的“好”,并且能够详细说明当时的场景,把细节放大。 班级交流,明确写法。 班级反馈,梳理方法: ●选材用心,人物描写丰富。(语动心神、环节描写等) ●事例具体,场景描写具体。 ●真情实感,真实打动人心。 (四)联系生活,试写情节 1.构思情节,梳理表达。 2.交流分享。 生1:我想写的是我的哥哥,他的阳光感染着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哥哥一起游泳,我特别恐惧,而哥哥一直特别阳光地鼓励着我,感染着我,我和哥哥的对比之下,我觉得有哥哥,真好。 生2:我想写的是我的老师,可以通过外貌描写,老师的满脸疲倦刻画出老师的辛苦。老师如此劳苦,却毫无怨言,可以看出老师的无私。老师对我们的教育和陪伴,让我觉得“有你,真好”。 生3:我想写的是我的父亲,记得有一次,狂风大作,天色变暗,父亲却一直背着我,护着我,让我感慨。我想加入环境描写,恶劣的天气与父亲宽厚的肩膀形成强烈对比,给了我大大的安心。我还想加入自己的心理描写,当时我记得我趴在父亲肩上,心里觉得特别感动,特别温暖。 3.回扣要求,提出建议 引导学生回扣要求,提出建议,落实习作要点。 第二课时:习作写作课 (一)回忆上节课研究内容,总结习作要点 1.选材用心,人物描写丰富。(语动心神、环节描写等) 2.事例具体,场景描写具体。 3.真情实感,真实打动人心。 (二)完成自己的习作 第三、四课时:习作赏评课 (一)整体反馈 1.梳理选材。 总结:选材较为广泛,有自己的父母、师长、朋友、陌生人。可见,生活中,我们处处有温暖,感受到爱的关怀。 2.选取1~2篇典型习作,组织全班学生赏析。 3.引导学生参看教材中的几个习作引导问题,梳理出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并组织交流。可以有以下几条: (1)这篇习作是向某一个人倾吐心声吗? (2)这篇习作写出了这个人的“好”了吗? (3)这篇习作是否选择了典型事例来体现这个人的“好”? (4)典型事例中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否写具体了? (5)是否流露出“我”的真情实感? 同桌呼唤习作阅读,针对对方习作,逐条回答以上五个问题,将这个人的“好”、事例、场景、情感等问题回答具体。 (二)出示共同问题 1.场景描写不够具体,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把场景写具体,从而流露出真情实感。 2.抒发感情较为空洞,如果能将所写对象的“好”加以提炼总结,让读者明白情感产生的原因,文章将更能打动人。 (三)自主修改 1.场景描述部分前后对比。
第五课时:召开故事会 1.以小组为单位,欣赏组内习作,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及理由。 2.推选小组内的好文(可以自我推荐,也可以同伴推荐),召开班级故事会。 3.将自己的习作与文中的“你”分享。 六、板书设计 习作:有你,真好 用心选材 情感真挚 写谁?事例场景描写、抒发情感 |
||||||||||||||||||||||
![]() |
摘自《人教网》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有你,真好》教学设计之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