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十二册教材分析  
  目标明确 方向清晰 内容具体
——统编教材小语六年级下册
课后练习的内容介绍、主要特点及学习方策
 
作者:课题组骨干成员 望江实验学校 汪国秀
   
 
  摘要:
   语文课后练习的设置并不仅仅是布置给学生思考练习之用的,统编教材里的课后练习更是教师深化教学的扶手之一。巧妙设计运用课后练习,会助语文教学“一臂之力”。
  关键词:内容介绍 主要特点 学习方策

  第一部分:全册课后练习的内容介绍

  1.列表方式全册课后练习内容
课文 课后练习内容 每课课后
练习数量
1.《北京的春节》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4题
2.《腊八粥 》  1.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4.小练笔。
4题
3.《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3.《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选做: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4题
4*.《藏戏》  无
5《鲁滨逊漂流记》  1.默读梗概,想想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2.读节选的片段。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同学交流。
2题
6*.《骑鹅旅行记》  无
7*.《汤姆.索亚历险记》  无
8.《匆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3.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3题
9.《那个星期天》  1.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2.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
 3.《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题
10.《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3题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3.下面的句子描写了李大钊的动作、外貌和言行,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
 4.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
5题
12.《为人民服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3.读下面这段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4.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4题
13*.《金色的鱼钩》    
14.《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意思。
 3.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4.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4题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再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3题
16.《表里的生物》  1.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选做: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交流。
3题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2.统计课后练习数量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17篇,共编排课文后练习题42道。略读课文课后没有练习,但课前有阅读提示。课后练习最多的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有课后练习题5道。全册平均每篇课文课后练习约2.5个。人教版当册教材有20篇课文,其中10篇是略读(课后没有安排练习),统编版教材有课文17篇,有5篇是略读课文(课后没有安排练习)。相比较人教版教材,部编版教材的练习题有所增加。
  3.全册课后练习的内容介绍
  (1)全册课后练习内容,题型有诵读类、有表达理解类、关联阅读链接体会类、小练笔语言运用提升类等。
  (2)有的习题有着明确的指向。例如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引导学生运用语文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如《匆匆》一课: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3)本册精读课文,一般是从朗读理解、积累运用、拓展实践等维度进行课后练习题的设计,而且练习活动的设计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运用语文,凸显实践性特点。
  第二部分:全册课后练习题的主要特点
  1.题目表述的特点。统编六年级教材的课后练习题的表述更具体,更能体现语文要素的训练和落实。例如:《北京店春节》一课,人教版一道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统编教材是这样处理的: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首选读的方式有变化,再者“讨论”一词就可以看出统编教材致力于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具体运用。
  2.题目内容的特点。课后练习指向语文要素的学习更明确。如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课后的习题之一就出示例句,再让学生找类似的句例,以此体会李大钊的品格。就为学生理解人物品质送来一根“拐杖”。方向清晰,目标明确。渗透了方法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3.题目形式的特点。精读课文的练习都遵循从朗读理解到积累运用到拓展实践的的维度进行课后题的设计。着眼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启迪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全册课后练习的学习对策
  (一)嵌入预习发挥“犁头”效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布置预习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前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提前对将要学习的文本内容、文章层次、知识架构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会有一个自我习得的“初印象”。对文本认真预习过的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教学的关键内容,预习作用下,教师上课就会与学生“同频共振”,老师就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拓展,不断提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如上《北京的春节》一课前,结合课后练习一,可以创设性地布置学生预习任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增添任务:都分别写了哪些活动)再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纵观第一单元,是以“民风民俗”为人文主题编排教材的,虽然题材和体裁不同,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富于人情美、文化美。《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是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重要开篇范例。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学生都能明白此课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并且画出了表示时间顺序的关键词语、短语,如: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初一、初五初六、元宵上市、正月十九等。学生通过抓表示时间的提示词便自然理清文章表达顺序。对于重点详写的语段,预习时,学生通过找划关键语句来帮助理解,如体会高潮“除夕”部分,我看到学生用波浪线在书上勾画出关键句“除夕真热闹”,还画出了活动,并且做了简单的批注“味”“色”“声”,很明显,学生知道从味觉,视觉,听觉方面来解读文本。他们的预习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相契合,无需老师课上再刻意讲解。有了预习的“先锋”作用,课上老师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二)勾连精讲深耕“核心能力”
  “关注表达方法,领悟表达方法”的理念渗透在语文课本的各个角落。如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理想和信念”。文章讲述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引导学生感悟革命先烈的高大形象,不能仅仅停留在“喊口号”“讲道理”的层面上,而脱离语言文字的品读。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中,课后习题一:下面的句子描写了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以此为依托进行品读学习。
  ……
  师:法庭上,看着父亲乱蓬蓬的头发,看着他那平静而慈祥的脸,我的心——
  生1接:像被刀子狠狠地扎了一刀;
  生2:像被石头压着似的,沉痛极了!
  师: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面对此情此景,法官这样说——
  生:不许乱喊!(朗读无感情)
  师:孩子,如果让你在“不许乱喊”这句中加个修饰的词语,你加什么?
  生:恶狠狠地(语气重而强烈)
  师:孩子,把你的词语送到句子中,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生:“不许乱喊!”法官恶狠狠地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读出那种凶狠)
  生: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感叹号也能看出,当时的法官对他们母子的欺凌。
  师:真会读书,是啊如果你细细品味,有时句中的标点也会传情达意。
  师:父亲呢?表现如何?害怕了吗?
  生:我从父亲的一个动作“瞅了瞅我们”能感受到他是多爱我们,那眼神里藏满了父爱。但是,他又不能多说或者不屑于对法官多说一句。
  生:我从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可以看出,父亲并没有害怕,他的心是坚定傲然的!
  师:此时,面对所谓的“法官”,他心里在这样想——
  生1:我不能对他们透露半点党组织的秘密,否则会连累其他的同志......
  生2:我就是丢掉性命,也不可以泄露党的半点消息,那样我们的革命事业就会前功尽弃,受苦的大众还等着解放呢!
  师:是啊,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我们讲的——
  生齐: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样对于李大钊的革命精神的感悟就渗透于字里行间,通过语言,神态的品读,体会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不是说教式的灌给,而是通过品读引导学生关注表达方法,领悟表达方法。
  (三)拓展实践积淀“语言养料”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果说听、说、读是吸收,那么写就是内化式的释放。古人云:学以致用。我们老师就需用教材教,教什么?教会表达方式方法,而不是拘泥于教材,拘泥于文本。因而,我们老师要学会成为教学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挖掘引导学生体会写法,运用写法。
  如教学三单元,我们关注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怎样表达情感的。如《匆匆》一课,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时间是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的。最是无形之物至难感受。
  如何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时间匆匆的感叹与无奈?怎样化无形为具体可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品读第三段。在读中让学生找出有哪些具体的小事(洗手、吃饭时、默默时、休息时和叹息时)让我们感受到日子的来去匆匆;在读中让学生画出时间脚步匆匆的词语:跨过、飞走、溜走和闪过。这样抓住这些关键小事和动词让学生对“匆匆”有了“质感”的认知。继而,老师话锋一转:孩子们,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悄然而去的呢?回想自己的生活细节,你在哪些小事之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易逝!学生在仿写过程中,提示学生用上合适的动词。不一会,有生写:踢毽子的时候,时间从羽毛上飘忽而过;看电视时,时间从睫毛间悄悄闪过;发呆时,时间在双手托起的下巴边滑过……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腻的描写了空洞的说谈。这样,更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的焦灼之心碰撞共鸣。
  这样的教学实践就是以契合课文第三题为延伸点,让学生把对课内的习得延伸化为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触。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四)延伸习作促进素养提升
  部编版教材从整个语言练习体系出发,具体到每册课本和每篇课文都各有重点。而每篇课文的练习题往往就体现了课文的训练重点。教师应当围绕着这些练习重点,对每节课的练习环节作出恰当安排,使整个语言练习体系得以具体落实。
  如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文中用了哪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题目中提出的观点,这三个事例中的问和感叹号分别指什么。”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教学中,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在感知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拎出几个关键点:一、所选的事例要恰当,要能证明观点;二、可以列举多个事例,这样更好地证明观点;三、要摆清“事”与“理”的关系,不能一味地列举事例,而忽视陈述观点;四、科学家发现的过程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这样也即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在“怎样”的方式上做足功夫,才会“磨刀不误砍柴工”。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有了前面的铺垫教学,后面的“运用”实践就能得以施展。课后的“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就是语言训练的延伸。如有的同学搜集了相关资料写出了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虽失败无数次,但他不肯放弃,最后成功发明了电灯,还有同学写霍金的发现等等。这样读写结合,着实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2020-11-25]  摘自《韩吉旺第四届名师工作室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