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之三 | ||
---|---|---|
作者:佚名 |
1、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们习惯说,唐诗宋词元曲(幻灯),就是指诗词曲这几种文学样式的颠峰时期分别在唐宋元。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诗歌起源于哪个朝代?最早的诗人是谁?今天就通过一首诗的学习来感受中国最早诗歌的美。(板书课题)。 首先我们了解《诗经》。(幻灯出示《诗经》简介,生齐读,强调重点。) 了解“薇”:草名,花紫红色,结长扁荚,其中有五六颗种子,可吃。 2、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展开想象,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感知 1、先完成第一个目标(幻灯出示自学提示: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2、指名朗读,纠正错误,再读古诗。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3、指导断句(幻灯出示朗读断句). 4、和我们以前所学的古诗有什么不同?(四言)(幻灯出示诗经语言特点。)朗读体会语言特点,感受节奏之美。 三、精读感悟 1、通过朗读我们感受了诗经语言美,节奏美。当我们能读懂诗句内容时,就能穿越3000年时光,欣赏当时的美景,感受当时人物的心情。 (幻灯出示自学提示:(1)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把你读懂的诗句讲给你的同桌听。 (2)提示: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读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2、指名讲解。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这是什么季节?(春天)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要去哪里?(介绍社会背景——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 (2)在这幅画面中除了主人公,还可能有谁?(送别的亲友)(出示:爷娘妻子走相——哭声直上干云霄)再读,此刻主人公会是什么心情?(不舍) (3)家乡的一草一木,每一位亲友都值得留恋,但我能留下吗?不能。因为他既是父母的儿子,也是国家的臣民。(出示:临患不忘国,忠也。保天下者,匹夫有责焉。)再读,你读出了什么感情?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战争结束,终于可以回家了。此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词语句子来形容一下。 (2)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归家的喜悦,激动,急切;劫后余生的感慨)(带着你体会到的心情再读) (3)他还有可能想到从那个杨柳依依的春天到现在雨雪霏霏的冬天所有的经历。(有道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鼓角争鸣,刀光剑影,丢弃的战车,满地的鲜血,累累的尸体,这就是战争。)什么心情?(带着你体会到的心情再读) (4)他还可能看到的场景:(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什么心情?(带着你体会到的心情再读) (5)课件出示: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中最后四句,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情。 5、引导读背 真正的经典无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纵然这这首诗背后的那场战争早已在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但戍边战士苍凉的歌谣却依然在3000年后的今天感动着我们。短短16字,描绘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我们却从中读到了他复杂的心情及沧桑的心境。请你找找诗中有没有一个字写到我们所感悟到的感情?作者把情都放在了哪里?这就是情景交融,(板书)这就是《诗经》的魅力,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四、拓展积累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中,借景抒情的诗歌很多。(出示诗歌) 正如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一样,情景交融这种写作手法,不张扬,不外露,却能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我们以后的习作中也要学会使用这种写作方法。 五、学以致用 展开想象,扩写故。要求: 1、使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来写。 2、尝试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中。 3、至少两种修辞手法。 |
||||
![]() |
摘自《听雪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采薇(节选)》教学设计之二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