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春》教学设计之四 | ||
---|---|---|
作者:佚名 |
1、通过逐段朗读,清楚每一段的大意,理清作写作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启发学生描写景物的方法和角度; 2、通过对重点字、词、句的分析,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精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冀,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天之际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为什么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呢? (学生回答) 春天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听听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怎么说。 二、结构 第一段:教师读 同学们,朱自清先生在盼望着什么? 板书:盼春 同学们看看,“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话,便把春天写活了! 第二段:全班齐读 春天到了,大自然万事万物醒来了!从冰天雪地的沉睡中醒来,一眼望过去,作者看到了什么? 板书: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这是对春天大自然的概括,像是画一副春日图一样,先把山、水、和天空勾勒出来,寥寥几笔,温润、明朗的春天就呈现在读者眼前,接下来,看作者又要画什么? 第三段:请第一组朗读 这一段描写的对象是小草(板书:春草图)春天的小草是怎样的? 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的、软绵绵的; 同学们看看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些动作,主语是谁? 是草地上的人们。 没有错,既然这一段的描写对象是草,作者却去写人,太不专心了对不对? 不对,人们之所以在草地上活动,并且非常地欢快,是因为草长得好,人们喜欢这儿,运用的是衬托,更突出了小草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的、软绵绵的特点。、 第四段:请第二组同学齐读 很明显,这一段的主角是花(板书:春花图),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花的呢? 板书:类--桃、杏、梨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态--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有了春花春草,怎么能够忘了春风呢! 第五段:请第三组同学朗读 板书:春风图 春草春花,是人们通过眼睛能够看到的春天,“吹面不寒杨柳风”,那夹着春柳味道的温暖的微风,需要我们用什么感官去捕捉呢? 板书:触(触觉):抚摸 味(嗅觉):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听觉):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果然没有错,春风是春天的信使,是它,把春天的气息散播每一个角落的!同学们,等春天来了,请你们亲身去体验一下春风的奇妙,好吗? 第六段:请第四组同学朗读 板书:春雨图 春雨纷纷,细如牛毛。也许很多同学会不喜欢春天潮湿的感觉。杜甫有一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雨润泽万物,像是母亲的乳汁,孕育着生命。同学们,我们不该讨厌春雨,而应该感恩春雨的奉献啊! 何况,春雨还那么美呢!看看,一丝春雨像什么?一场春雨像什么?春雨中的景物是怎样的? 板书: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灯、人、房屋 同学们想象一下那纷飞的春雨,密密地编织着,给世界笼罩着一层薄雾,绿色的植物越发显得青翠,而你,撑着一把小伞,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静静地走着,耳边响起生命萌发,生灵嬉闹的声音,多么浪漫啊! 第七段:请同学们齐读 这一段,作者把眼光转向人们,同学们说话看,人们在春天里进行什么活动?你能看出人们对春天的态度吗? 活动:放风筝、到户外去进行各种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赶趟似的,出来迎接春天的到来;(板书:迎春图) 态度:各做各的一份事、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年是一年的开头,人们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用行动惜春惜时。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散文,我们要懂得春天播种,惜时如金呐! 最后,剩下的三段,请三位同学们每人读一段。 三段话,三个比喻,又组合成一个排比,情感非常的强烈,同学们,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那是诗人对春天的歌颂,表达的是对春天的赞美、热爱(板书:颂春图) 同学们,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你们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了吗?他是怎么把春天描绘出来的? (结合板书)热切盼望春天地来到-----勾勒春天的轮廓------从嗅觉、听觉、触觉、视觉四个角度来细致地描绘花、草、风、雨以及人们-----发出强烈的赞美歌颂 同学们在将来写作中,要好好考虑一下写作思路,这样写出来地文章才会有条有理。 三、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背诵1~5自然段,并思考文章语言的特点,提出你的疑问或者说说你的评价。这堂课我们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第二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从结构把握了文章,这一节课,我们以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作者的语言艺术。 一、检查背诵 上一节课布置的背诵任务同学们完成了吗?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背诵一下? 学生背诵,教师指点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二、讨论探究 同学们以上下桌四人为一歌小组,我们来探究一下这篇散文的语言特色。 1、首先,同学们先与组员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你的理由。并派代表与全班同学分享。 2、其次,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字、词、句的使用和表达有疑问吗?有的大胆地提出来,让别的同学为你解疑。 3、同学们通过认真的思考学习,对文章把握地不错,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现在,老师还有疑问,请同学们帮帮老师,好吗? ①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三、布置作业 经过这节课地讨论,同学们发现了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魅力,读他的文章,真是一种享受。相信同学们也得到了一些启发。 请同学们在课后模仿《春》写一个季节。 最后,感谢同学们积极的参与讨论,谢谢大家,下课。 |
||||
![]() |
摘自《ZzzLi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春》教学设计之三 | ||
下一篇 | |||